王锡极名望桑梓(2)
辛亥革命网 2012-03-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厥后再念神仙,重寻倩盼,瑶草徒芳,玉桃空绽。琼楼缥缈,曾见闭月羞花,玉宇苍茫,空余沉鱼落雁。石色苍苍,溪流漫漫,怅望残云带雨,送出山;回看细水浮花,送归别涧。
士染毫,艺苑戏墨,文房妙成,附会妄肆评章。谓彼如再游仙界,重到石梁,与仙女得联云袂,和仙娥公奏霓裳。九转炼丹炉底风徐燃湘竹;三生证果壶中春沉醉海棠,则吟成豆蔻诗尤艳,睡足荼糜梦更香矣。”
1924年,即墨县令曹蕴键慕锡极才名,延请入署,教其两个儿子和望族子弟诗文书法。曹蕴键,定陶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性温厚,善诗书,崂山太清宫盘道上镌刻“山高水长”四字,字径50厘米,为曹县令手笔。曹县令对锡极诗书倍加推崇,曾赠联赞之曰:“司马文章元良酒,右军书法少陵诗”。在县署授学这段时间里,寻访贤达,鉴赏书画,研讨学问,胸志愈为旷远,为诗赋创作的高峰期,有《访蓝氏东崖书院》诗记此一段经过。1925年,曹县令徙潍阳(今潍坊)令,邀其同赴潍阳,推辞不过,只得同行,县令以幕府礼遇之。独处异域,思乡之情甚苦,此时,他作大量诗篇以叙离愁别绪。约三年返家,身体渐衰,重在家中设塾授徒。所授弟子,可谓桃李芬芳。有著名学人罗震文,画家张伏山,书法家宫文泉,戏剧艺人林涛,史志专家、《崂山志》作者周至元,、诗人蓝水等等,均有建树。其小女王淑仪,年82岁时,仍笔耕不辍。自幼随父习文,诗赋古文功力深厚。港澳回归前夕,感慨百年耻辱,今日得雪,赋《对图自述》一首云:“许国丹心惭自伤,阅图泪湿染澳香。蹉跎愧对深圳水,莫把羞颜照沧浪”。锡极深爱女儿才情,并寄予厚望,晚年为女儿拟联赠之:“曹大家代兄续史,蔡文姬为父传书。”有《淑仪文集》、《淑仪诗集》传世。
著名书法家王垿,久仰王锡极诗名,邀请于寓,倡为诗社,推锡极为诗社之主。王垿与王锡极为本家,二人均为饱学之士,诗情书艺,性味相投,成莫逆交。王垿有《与卓泉论诗人》四首,句有“从古诗人不怕穷,人穷诗句独能工。试看李杜苏黄辈,半在江湖沦谪中。”所作之诗多处和用卓泉诗韵。锡极在即墨县署授学期间,与王垿诗赋唱合,书札往来,曹县令每见王垿信札及锡极新作,必索之珍藏,如获至宝。有感于日本侵略军的占领,兵燹四起,锡极作《苦兵谣》、《流民叹》伤之,有句云:“民初畏贼且畏兵,举家思乡出乡徙。边寇伺便尾而追,迅如饥鹰逐雌雉。生不如死犹求生,死里幸生不如死”。“鹄形鸠面僵复踣,踉跄病如鏊之蚁。风餐露宿卧月明,栖迟于彼或于此”。王垿读罢注云:“沉痛凄恻令人不忍卒读”。世道虽乱,但先生仍保持着闲云野鹤般的宁静,《幽居》诗云:“世籍紫芗记古村,燹余差幸故庐存。海棠着红厌槛雨,砌草随春绿到门。有旧书香常鼓箧,无佳客到不开樽。心如枯木浑忘我,哪管群雄逐鹿奔”。他任潍阳幕时,作《垂老别上昌阳寄叟》长诗一首,有句云“人生最苦者,莫如远别离。况复老且病,不敢问前期”。“诗中有真意,两心自相知。心交六七载,性味无差池”。“言别不忍别,将别泪暗滋。君发无可白,而我宜如之”。“君居海之滨,我在潍之湄。思君如潍水,到海无已时”。表达了异乡思友人的凄楚心情。王垿读后注云:“苍凉悲壮,感慨系之”,并和韵一首回赠,自注云:“先生原作气势轩昂,洋洋洒洒,令人不可捉摸,佩服佩服,吾则谨守绳尺如邯郸学步,何呈观哉”。足见王垿对其诗作之景仰。王垿于1934年殁于青岛,家人扶柩回莱阳时,锡极设祭于城阳道上,有挽辞悼之。
锡极尊奉先贤,崇尚礼仪,他说:“为人之本,孝悌为先,孝为做人之本,不重孝悌而专精于诗赋文章是本末倒置,为人生之歧途”。其父病,卧床八年,先生每次回家,都要把父亲扶到太师椅上,将椅子绑上木杠,抬至田野,浏览稼禾,令老父心爽;夜晚,则与父亲同卧一榻,谈古论今,娱悦心情,使老父“朝夕无稍郁抑”。学无厌倦,旦夕四时,书伴其终。晚年作自勉诗云:“恨不十年再读书,本来面目见真吾。闭门且把红尘隔,罗列六经默自锄”。几十年间笔耕不辍,作有大量诗赋艺文,多散佚。今尚存《卓泉诗集》二卷,《蛰庵赋集》一卷及《游崂文集》等手抄本传世。只有《于仙姑塔》于民国年间由青岛同文印书局出版。田横岛有巨碑镌刻其诗作《田横岛》,青岛天后宫有所撰碑铭,海西村等处有诗碑,皆毁于动乱年代。《崂山志》、《崂山古今谈》等书录有七绝《玉女盆》诗:“绝顶盆池终古流,相传玉女洗云头。当年谱下娥眉影,水底青天月半钩”是诗作于即墨授学期间,师徒同游华楼山,以玉女盆为题试弟子,众人各显其能,洋洋洒洒,呈于师前,阅后,感到均无中意佳作,当即口占一阕,遂成绝唱。他才思敏捷,信手拈来,俱成妙文。光绪年间,崂山华阴灰牛石村有一位妇女吕氏,其夫病故,吕氏三尺白绫,悬梁殉夫。此等愚昧之举,在封建时代则属三贞九烈,官府褒扬,册封烈女,县令及墨邑贤达齐集华阴,举行葬礼和立碑仪式。碑文拟就,碑侧须镌刻赞美诗,众推锡极草拟,不得已,只能遵命写道:“霜入空帏月照梁,从容忍泪谢姑嫜。树原连理同生死,花维断肠魂自香。鸳帕一朝成大节,鸿文千古表遗芳。虎头山下丰碑屹,更有烈风为举扬”。凄惋悱恻,众皆称善。
锡极于1937年4月14日(夏历三月初四日),在南城阳家中辞世,享年71岁。殡葬之日,即墨、青岛、潍坊、烟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后学贤达及驻青外国留学人员前往吊唁,挽帐二百余帖,扶柩持帐者五百余众。足见其时颇有文名,其名望可见。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