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追随孙中山的永丰舰长冯肇宪(2)
辛亥革命网 2012-03-19 00:0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林子雄 查看:
2.升任舰长
清末民初,广东海军的正式军舰出海者有琛航、伏波、广福、镇涛、宝璧、广金、广王、广庚及练习舰广海,行走内河的有广元、广利、广亨、广贞(俗称“四广”),江大、江清、江巩、江固(俗称“四江”),安新、安香、安顺、安东、安南、安番(俗称“六安”)。此外还有11艘向德国定制的鱼雷艇,它们是雷中、雷龙、雷虎、雷乾、雷坤、雷艮、雷震、雷离、雷坎、雷兑、雷巽,大大小小连改装者共有100多艘舰艇。
1917年7月,孙中山由上海南下广州,开始在南方发动反对段祺瑞独裁专制的护法运动。7月23日,驻沪海军发表《护法宣言》。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惩办祸首”的三项主张。随后,海军总长程璧光率领北洋海军第一舰队的海圻、海琛、肇和、飞鹰、永翔、永丰、楚豫、福安、同安、豫章10艘战舰,以护法名义,驶往广东。1920年,海军各派明争暗斗,孙中山以为军心不一,对革命不利,决定收复北洋舰队,他派孙科到澳门以特派员名义成立办事处,策动在粤海陆军起义。冯肇宪被任命为策动海军起义的督察长,参加第三小组“夺舰”行动,争夺江固号炮舰。7月15日,冯肇宪等人联络江固舰上内应,准备午夜夺舰。是晚10时许,冯肇宪获悉有一批人提前在省河东堤将江固舰劫走,以为计划暴露而取消行动。夺舰虽未成功,但冯肇宪因此与孙科取得联系,并得到孙的信任。
1922年,孙中山下令以武力改组由闽籍军官把持的护法舰队,派广东水鱼雷局局长温树德和长洲要塞司令陈策分别组织敢死队夺取包括海圻、海琛、肇和三大巡洋舰在内的各舰艇。冯肇宪随陈策负责夺取驻省河的永丰等浅水炮舰。是年4月1日,仅一个下午时间,整个护法舰队11艘军舰全部被敢死队夺取。此次“夺舰”行动成功之后,孙中山任命温树德为海军司令、陈策为广东江海防舰队司令,并重新任命各舰长:海圻舰长温树德、海琛舰长吴梓馨、肇和舰长田士捷、飞鹰舰长何翰澜、同安舰长赵梯昆。此外永翔舰长丁培龙、永丰舰长冯肇宪、楚豫舰长招桂章、福安舰长林若时、舞凤舰长袁良骅由陈策保荐调升。冯肇宪升任永丰舰第五任舰长,比前四任舰长年轻许多,资历也浅,之所以能够一举成名,除了他与陈策的密切关系之外,便是他对孙中山的忠心耿耿,其精诚意志在不久后发生的陈炯明叛乱再次得到了证明。
3.巧接中山
1922年6月15日,舰队得到消息,说陈炯明(护法军政府陆军部部长)背叛孙中山。为此,陈策召集各舰长秘密开会,要求各舰长严加警戒,陈策则坐镇宝璧舰指挥。永丰舰虽然不属陈策管辖,但舰上广东人最多,舰长冯肇宪、大副梁文松、二副胡应球、二管轮梁大顺、三管轮谢羲琴、副电官陈某和书记史某,另10多名水兵均是广东省人。此外两个士兵头目帆缆军士长崔锦荣、枪炮军士长刘殿臣虽是外省人,但与大家的关系特别融洽。当日孙中山在卫队的掩护下,离开总统府,经大马站穿出永汉路,至天字码头雇小艇登上宝璧舰,陈策在舰上迎。不久,温树德与林树巍乘小电船至宝璧舰,温说宝璧舰实力不够雄厚,请孙中山到了永翔舰住宿。
6月16日清晨,陈策、冯肇宪、招桂章、丁培龙等人在永丰舰上商议,一致认为孙中山在永翔舰上住不够安全,转来永丰舰比较稳妥。但若贸然前去接孙中山,恐怕会引起温树德的阻止。于是冯肇宪找崔锦荣、刘殿臣(崔、刘是士兵头目,对说服士兵有很大作用)谈,向他们说明情况,崔、刘二人表示坚决拥护孙中山。冯肇宪召集全舰官兵训话,大家群情激愤,意欲立即发炮轰击叛军。冯肇宪率领二名士兵代表乘小火轮登上永翔舰谒见孙中山,他向孙报告说:“永丰舰全体官兵怒不可遏,准备发炮轰击叛军,请总统即下命令。”孙中山回答说:“时机尚未到,各舰与岸上友军必须行动一致,不可独行。”冯肇宪请孙中山到永丰舰训话,以示安抚。孙中山同意了,于是与冯肇宪及士兵代表一齐下小火轮,直奔永丰舰。此举温树德及永翔舰的官兵并未生疑,其实连孙本人也蒙在鼓里。孙中山身穿长衫来到永丰舰,陈策、冯肇宪等一齐向他讲述内幕,劝他不要回永翔舰。自此之后,孙中山留在永丰舰与舰上官兵同舟共济5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