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行彬:行到辛亥年 许我文武志(2)

辛亥革命网 2012-03-08 00:00 来源:海宁日报 作者:韩海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前后,各种政治力量都通过办报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1910年,许行彬在杭州创办了《浙江白话报》,大力倡导白话,反对女子缠脚,

孙中山致许行彬亲笔信,现存于海宁市博物馆

  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许行彬从鼓动军人入手,与新军八十一标标统朱瑞交往非常频繁。他亲自参加策划并制定在杭州吴山安置大炮,对准清兵旗营和浙江巡抚衙门的作战方案,被巡抚增韫觉察下令缉拿,他只好逃回家乡周王庙避难。

  1911年11月5日,杭州光复,许行彬才从周王庙再次返回杭州,协助杭辛斋办《汉民日报》。他对当时浙江形势的判断,以及对北京政府的观察,都非常精到,深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和信赖。当时金华的邵飘萍前来投奔许行彬,许行彬保荐他担当《汉民日报》的主编,自己返回海宁出任海宁县蚕捐局局长一职。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浙江省成立临时议会,许行彬被选为第一届省议员。之后,因袁世凯倒行逆施,孙中山被迫辞去职务。许行彬满腔义愤,重回杭州连续创办了《西湖报》、《良言报》、《杭州报》等,自任主笔,坚持“弹劾巨僚,以伸民权”的进步思想,对袁世凯、孙传芳等军阀、党棍口诛笔伐,惹怒当局,被逮捕入狱。

  1913年,孙中山掀起二次革命,但浙江都督朱瑞却站在袁世凯一边,竭力反对,下令查封《汉民日报》,逮捕邵飘萍。许行彬撰文给予猛烈抨击,还在省议会上大胆揭露朱瑞,敦促朱瑞反袁。朱瑞向袁世凯致密电告发许行彬煽动议员反袁,袁世凯电令浙江从速缉拿严惩。许行彬面对危险等闲视之,再次被捕入狱,后经各界人士斡旋,才被营救出狱。

  从狱中出来后,许行彬没有退缩,反而收拾行装到北京,和杭慎修住在一起,以图下一步革命。当时袁世凯复辟帝制正在加紧进行,许、杭两位文人觉得光靠文字显然不够,就开始筹划,意欲以暗杀阻止袁世凯称帝。可惜秘密不慎败露,未能成功。许行彬提前脱身潜回江南,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

  由此可见,在辛亥革命中,许行彬是一位反袁的急先锋,充满正义感,视死如归。

  辛亥之外,“鸥盟”至交,情深意厚

  许行彬一直全力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被孙中山先生引为“鸥盟”至交,孙中山先生每次见到许行彬都行脱帽之礼。

  1916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八),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等人来海宁观潮。

  孙先生在许行彬家作短暂休息,听许行彬说当地农民由于蚕茧销路不好,生活状况不佳时,提议说:“你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为民生出力,比如收购蚕茧、创办丝厂等”。

  正是有了孙中山的这句话,许行彬先是在周王庙开设了蚕茧收购站,把农民卖不出去的茧子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进来,再卖给杭州的丝厂。后来他又一鼓作气与他人合伙创办了海宁浙丝一厂。

  在盐官观潮时,孙中山先生面对滚滚而来的海宁大潮,把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象同当时的政治风云联系在一起有感而发:“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乎者昌,逆乎者亡”。

  许行彬请孙先生题词,孙先生满口答应,回去后就挥毫题写了一幅墨宝“猛进如潮”,寄给了许行彬。“猛进如潮”四个大字挂于学校,永远成为当代海宁人秉持的海宁精神——开拓奋进、自强不息、敬业奉献。

  许行彬在辛亥革命中,以舆论支持革命,虽屡次身陷囹圄,但毫无畏惧,战斗不息,可谓文士与壮士集于一身的辛亥革命英雄,其鲜明形象永远闪耀在中国近代革命史册之上。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