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锡堉与《山东乡土教材》

辛亥革命网 2012-02-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有一个青州人,在地理学领域享誉中外,被远隔重洋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名誉会员的称号。这个人的名字就叫祁锡堉。 ,祁锡堉与《山东乡土
 

  有一个青州人,在地理学领域享誉中外,被远隔重洋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名誉会员的称号。这个人的名字就叫祁锡堉。

  祁锡堉(1878—1938),字蕴朴,青州满族镶黄旗人。其先祖伊峰额在中英鸦片战争中,曾带兵到镇江,抗敌有功,由协领擢升为成都驻防将军。祁锡堉就是他的四世孙。祁锡堉的堂弟堉璋曾任登封县知县,退休后为青州社会名流,因坚定抗日被日寇杀害。

  在这样一个家族背景的熏陶下,祁锡堉自幼志向远大,读书勤奋。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先是寄居本族人家上私塾,夜间无钱买灯油,常藉香头微光苦读,造成严重近视。后考入旗城海岱书院,又以优异成绩考取济南优级师范。毕业后在济南第一师范任教。

  祁锡堉一生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尤其对历史地理有深入的研究。且精通英语和日文。一生写下了100多万字的专著和论文,著有《中华大地理志》、《中国文化史纲要》、《国际概况讲义》、《国防地理》、《新编初级中学地理教本》、《山东乡土教材》等专著和《中国的灌溉文化》、《山东地理概要》、《抗战的新局面》等论文。

  祁锡堉不但知识渊博,且治学严谨,教学认真。任教数十年,桃李满天下。许多接受其教育的学生成为国内国外的知名学者。他还具有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反抗外敌侵略的思想。“九一八“事变后,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十分不满,参与了各种抗议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祁锡堉虽然精通日语,但坚决不为日本人所用,携全家撤退到重庆,继续在重庆南渝中学教书。1938年,因操劳过度,病逝于重庆,享年60岁。

  祁锡堉一生渴求知识,嗜书如命,收藏了大量珍贵书籍。临终前嘱言,将所藏书籍和资料奉献给国家和人民。解放后,他的妻子郝霭如遵照丈夫嘱托,将藏书捐献给山东省图书馆。

  祁锡堉曾约集在济南师范任教的同事7人,在东门外自建住宅,名曰“七家村”。因祁锡堉是首倡者,故又名祁家村。这7家书香门第,人才辈出,成为学识传家的教育之村。祁锡堉的妻子郝霭如,端庄贤淑,生育四男二女,均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素养较高,各自在文教、科技、金融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尤其是祁锡堉的长子祁延霈,是中共优秀党员。

  祁延霈,字沛苍,后改名天民。1910年生,自幼秉承博学家教,立志报国。1929年慕中国地理学家翁文灏之名,考入清华大学地理系地质专业。曾测绘北京近郊“八大处”、“斋堂”、“百花山”三幅地质图。1933年毕业后,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从事考古研究。参加殷墟第9至13次发掘工作,调查青州苏埠屯、日照等地的古代遗址。并与外国学者合作,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发表《帕米尔史地考》、《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铜器调查记》、《山东日照考古调查记》、《西康考古调查记》、《山东日照两城镇大孤堆发掘报告》等许多论文。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祁延霈毅然北上,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年底加人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调新疆工作。当时,百忙之中的周恩来同志,亲自赶往集结地,为到新疆工作的祁天民等40多位同志送行。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后,为表达自己“永作天山之民”的志向,祁延霈改名“天民”。

  在新疆,祁天民分配到新疆学院任秘书兼教育系主任。除了担负教学和教务工作外,他还积极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激发爱国学生和民众的抗日热情,组织抗日募捐等活动。这些革命活动触怒了国民党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祁天民受到排挤和打击,被调离乌鲁木齐,到偏远的哈密专区任教育局长。1939年12月,祁天民劳累过度,患伤寒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29岁。哈密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在他的墓碑上刻下“天山永孝,正气长存”八个大字,以彰显这位中共党员的气节。

  1946年8月6日,党中央在延安召开追悼大会,追认陈潭秋、毛泽民、祁天民等9位同志为“新疆死难九烈士”。解放后,经中央同意,祁天民被党史研究会列为全国500名立传人物之一。烈士遗像和生平事迹,现陈列新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祁锡堉《山东乡土教材》。卷首有凡例十条,讲明是志适用于小学校的乡土课本。录有山东全省列图二十四幅。志目共列六十课为:1厉城、2泰安、3曲阜、4邹县、5峄县、6临沂、7韩庄、8滋阳、9滕县、10济宁、11寿张、12郓城、13阳谷、14聊城、15堂邑、16德县、17陵县、18临清、19观城、20泺口、21禹城、22惠民、23埕子口、24利津、25济阳、26长清、27汶上、28新泰、29莒县、30诸城、31安丘、32潍县、33益都、34临朐、35金岭镇、36淄川、37博山、35莱芜、39黄台桥、40洋角沟、41寿光、42临淄、43周村、44章丘、45坊子、46高密、47胶县、、48即墨、49莱阳、50平度、51昌邑、52掖县、53龙口、54黄县、55蓬莱、56烟台、57威海卫、58成山头、59荣成、60青岛。是志于民国十(1921)铅印,民国十一年(1922)再版,一册42页、约吞口年有二万字。山东省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有藏本。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