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的季方
辛亥革命网 2012-02-02 00:00 来源:南通网 作者:俞茂林 查看: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主席、名誉主席季方,1890年4月22日(农历三月初四)出生于海门悦来镇一个农民家庭。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投身于辛亥革命,此后又参加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09年,19岁的季方,由江苏陆军小学毕业,升入陆军第四中学,这是由清廷陆军部直接掌握的全国四所陆军中学之一,校址在南京。接收江、浙、闽、赣、粤、川陆军小学毕业生计600余人,课程相当于普通高中,另加军事基础教程。生活上实行军队化。
1911年秋,即宣统三年,21岁的季方从南京陆军中学毕业,升入保定军校入伍生队。不到半年,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爆发,入伍生队解散。季方即回到上海,参加由湖北同学刘文岛、张森在沪军都督陈其美领导下组织的北伐敢死队,担任排长。从此季方由一个强兵富国主义者转变为自觉的反封建斗士。队伍还未出发,南北议和告成。在日本参加同盟会的王敢是季方的同乡好友,王敢邀请季方到南通组织地方武装,王敢自任独立营营长,季方任教练长兼南通师范兵武操教员。不久,季方发现该武装实际上已成为封建势力的工具,思想很是苦闷。
1912年,孙中山担任南京中华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不久,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南北暂告统一。原军校学生纷纷要求回校复课,袁世凯正想削弱南方民军,命段祺瑞陆军部成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通令各省军校学生限期报到。于是季方辞去职务回到学校。
1913年初夏,季方和同乡同学沈雄等一起去江西参加讨袁军,并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到达江西九江后,季方被分配到方声涛部担任连附。不久,部队改编,季方调任长江七省讨袁军总司令部警卫营营长。参加著名的湖口起义。7月间,与袁世凯的李纯部队在沙河镇交战时失利,与总司令李烈钧失去联系。李部军官黄九言要季方和他的几个同学,将所率营连编入该部向江西南昌、抚州撤退,途中他们发现黄九言沿途向商绅勒索巨款,又不公开,均落入黄的私囊。季方即与几个同学密商脱离该部,另谋出路。但行至抚州东乡与沈雄(后知牺牲)及另一同学失去联系。季方所率部队也有私出抢劫,感到败军难治,保民不足,扰民有余,即与当地绅商商量,筹集一笔遣散费,发给士兵,将200多支枪交给地方,将部队遣散。季方后经当地天主教友介绍到贵溪龙虎山上清寺天主教教学蛰居。神父对季方很客气,希望他信教。但季方不信上帝,也不入教,待局势稍缓,于1914年初回到家乡。
这时王敢的独立营已改编为江苏省警备队第八营,直接受南通“通海镇守使”指挥。季方迫于生计,重返王敢部队任第四连连长。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承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组织筹安会伪造民意,要求改变国体,推袁世凯当皇帝,并于是年冬,正式宣布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定于元旦登极。蔡锷首先在云南举义反袁,各省纷纷响应。季方委派排长周祖培,班长易龙标潜赴上海与国民党人联系。1916年3日,上海方面派了十几个国民党人跟易龙标回南通。并将一些炸弹随身携带。在芦泾港上岸时,被警察局发现逮捕。当夜即被杀害。镇守使管越呈意欲开脱季方,但地方豪绅通不过。镇守使署参谋长丁鸿飞原是陆军中学教务长,暗示季方:“你要是承认周、易二人是你派去上海的,镇守使也就没法帮你的忙了。”但季方说:“周、易二人是我的下级,他们服从我的命令,接受我的派遣,如果否认,我还能做人吗?”结果被判刑十年,多亏镇守使关照,否则可能被判死刑。季方不甘十年囹圄,曾由拘押的镇守使署越墙跳入文庙,但文庙临街墙高不可攀,终又被擒。次日即由镇守使署一个副官率七八个荷枪实弹的士兵,将季方押解到苏州陆军监狱。
1916年8月底9月初,袁世凯帝梦破灭,死后两个多月,在孙中山总部的直接干预下,季方和一批政治犯才全部从陆军监狱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