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广州起义选锋队队长徐维扬传略(2)

辛亥革命网 2012-08-06 00:00 来源:花县文史 作者:胡文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徐维扬字遂甫,广东花县三华人。清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正月十三日出生。祖父俊贤公,曾参与洪扬之役,失败后隐居业农。父月池,原治举

  民国元年(1912)被任为第九标统领,第七团团长,雷廉绥靖处总办等职。驻守南路,整肃雷廉匪患,广东屏南安谧。民国二年,二次革命失败。龙济光据粤,避难香港。龙贼恨之入骨,必欲得而甘心,向港府诬蔑,系于狱中。拟引渡归粤,幸得英人毛理顺牧师营救,得以出狱。后来在港油麻地创办昭昭学校,为国家培育英才,宣扬正道,挽救人心。并与朱执信、邓铿、胡汉民、黄兴、李烈钧、谭肇康、胡毅生、居正、张继等联络,策划讨袁工作。民国三年(1914)孙总理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来电促赴日共商国事。后以港地乏人主持,且正积极部署讨龙工作,致末成行。其时袁氏谋称帝,龙贼据粤未倒。乃与同志黄兴、李烈钧、胡汉民、朱执信、邓铿、林森、居正、张健、邹鲁、熊克武、蔡锷、于右任、陈其美、唐继尧、谭廷闿、谭肇康、王宠惠、冯自由、胡毅生、徐式度等,互通声气,除策动讨袁运动外,积极进行讨龙工作。并上书总理云:“欲求倒袁早日成功,必先讨龙。并策动邻省同志响应,先取广东省为根据地,方易成功。龙贼在广州兵力虽大,但内部复杂,黄士龙、张我权、钟鼎基、陈景华等辈,皆非心腹。现已进行分化中,已有成就。誓除邪恶,以为桑梓除大害,以报先生知遇也。”旋奉总理函复云:“所陈甚是,已交展堂、克强照办。尤盼慎密行事,以苏民困。将来情况如何,希随时函告”。卒完成讨龙工作。民国四、五年(19151916)袁氏称帝日盛,丧权辱国之事日显。乃订赴湘、桂、鄂、赣、闽诸省,与当地同志联络,进行讨袁工作。是年六月,袁世凯卒。先后奉总理及黄兴先生在沪来电,促早日来沪,共商国事,参加决定护法事宜。并与海军同志程璧光,汤廷光,陈策等联络。民国六年,拥护总理组织军政府,随同南下,被任大元帅府参军。总理辞大元帅职后,奉派赴滇、桂、蜀、湘诸省,联络当地同志唐继尧、朱培德、卢师谛、熊克武、刘振寰、吕超、龙云、蔡锷、刘汀、刘文辉等,为完成国民革命,统一中国而努力。

  民国九年被任为粤军第七支队司令,与李福林,魏邦平等密商在广州宣布独立,遂解决莫、岑之判。是年冬,总理派同志张继前来花县三华,游览烈士村。总理题为:“毁家纾难,功在党国。”胡汉民题为:“人皆争宝贵,君独忍安贫。”张继题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思故乡。”民国十年总理就任非常大总统,徐公被任为总统府中将参军。民国十一年(1922),被任命中央直辖第三军左翼司令。

  总理蒙难广州,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徐公率属护驾。总理脱险抵达海军司令部,乃召集海军袍泽陈策等磋商应策,共赴国难。后总理以北伐军回师失利,乃于八月赴上海。民国十二、三年(1923-1924),被任命为大元帅府中将参军。民十二年(1923年)九月,随同总理赴韶关督师北伐。十一月奉总理命回广州协助胡代帅工作,办理元帅府业务。民国十四年(1925年),陈炯明西犯。奉总理及胡代帅命,单骑入惠,策反守卫城防部杨坤如部叛变,滇、桂、湘、粤军动员东征,会同学生军进攻惠州城,外迫内应,遂助解决陈逆之乱。民国十五年,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年粤北治安混乱,行旅为艰。火车时被抢劫,地方团队及防军无法清剿,军警为之束手,当局亦感隐忧,遂被任为粤汉铁路护路司令兼粤汉铁路总巡。不期月,粤北大治,闾里为安,民众歌颂。民国十六年(1927年),交通部长王伯群以徐公政绩辉煌,电促赴京,被委兼任粤汉铁路局长。整顿路政,不遗余力,并新购车头六部,自制车厢,铲除过去“脱轨”、“误时”、“抛锚”、“贫污”积弊,使铁路交通纳于正轨,创粤汉铁路有史以来盈余之新纪录。民国十七年春(1928年)卸任,隐居园林,不问政治,致身教育。十有余年,芒鞋布服,山水教育之间以自愉。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被任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统率委员会委员,兼中路总指挥,力辞不就。只尽国民天职,协助政府抗日。迨广州转进四会后,曾养甫力促复出,被委为广东民众抗日军总司令,仍力辞不就。只愿以在野之身,策动西江民众抗敌,使广东战区,稍得一时安定,从容部署。民国二十八、二十九年(19391940),日寇深入华南各重镇,阴谋进犯曲江,贯通粤汉铁路,徐公策动粤北琶江、四会、广宁、怀集等地民众,截击日寇,以敌重大打击。使广东战区不受影响,造成粤北大捷,皆将士用命,但徐公与有微劳,故琶江民众,得政府明令免税十年。在抗日期间,徐公辗转广西、湖南、广东等地,策动当地民众,截断敌人归路,协助抗日,立下汗马功劳。广西思恩县民众,立碑纪念,至今称道不衰。抗战胜利后,因年事已高,终身为国辛劳,双目失明,脚患风湿,行动不便,归途又因火车失事,右腿曲折,举步难艰,不幸于1952年病逝,终年66岁。

  徐维扬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历次革命,特别是辛亥“三·二九”黄花岗之役,率领北江健儿,出生入死,贡献殊多。他赋性刚直,不畏权势,关心群众,且重视教育,作育爱国人才,深得乡人敬重。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2月,粤省正策划讨伐桂系莫荣新,维扬奉命组织讨逆军,任第七支队司令。一次他因公赴港,于百忙中抽暇来到油麻地昭昭学校(教会学校)对教职员讲话。他说,举办学校是为救国救民,培养人才。我国现在正处于危难之秋,急需造就青年群众具有爱国爱民的德性。至于昭昭学校教的“旧约”、“新约”圣经,其中有不少是迷信之说,我们要分析选择,切不可随便讲授,贻害学生。随又召集全校师生开会,并有部分学生家长参加。维扬讲话的重点,在于激发各人爱国之心。他说,清廷政治腐败已被推翻,但民国成立八、九年来,政权落入军阀手中。他们争权夺利,残害百姓,人民水深火热。列强更欲瓜分我国,国势垂危。我们若不继续革命,拥护革命,必有亡国之祸。你们在此读书,做生意,现在还有点自由。你们且看“么罗差”(当时印度尚未独立,俗称印人为么罗差)专替英人守门口,本港各衙署与达官贵人住宅,所有都是“么罗差”守门口,可知亡国奴地位如何低贱,没有一点自由。你们身在香港,心要常怀祖国,要有救国的心愿,要有振兴中华的精神,否则国家沦亡,你们恐怕也要过着“么罗差”的生活了。在座师生听了维扬讲话都极为感动。

  民国十一年(公元一九二二年),攻鄂军有一旅驻防花县。其部属某营长之妻在横潭附近被土匪掳去,意图勒索巨款。该营长要花县商团交出土匪并释放其妻(时商团总部设在横潭圩)。商团一时无法办到,该营长乃率兵到横潭入各商店捉人。横潭街村人见状,即鸣锣告警。该营长恐四乡出动拦截,立即命令将被捉之人就地枪毙,计被打死十八人,均属善良商民。此诚花县一大空前惨案。当时军队强蛮,行政官吏亦无如之何,而民情愤慨,乃商之于徐维扬。维扬激于义愤,向省方有关军政当局请求严肃惩处。当局即派要员来县,调查真相,卒将该营长在新民埠正法,民愤得以平息。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