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述祖:暗杀宋教仁的指挥者
辛亥革命网 2012-08-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洪述祖曾于石壁上题写《崂山》七律一首云:“青山转处起该台,台下川流更不回。涧势落成瓴建屋,溪喧声似蛰惊雷。凭栏我有濠梁趣,作障谁为砥柱才?多少黄金延郭隗,几人比德水边来。”抒发自命不凡之慨,把自己吹虚成不世之才。
他的儿子洪深,是位著名的戏剧作家。曾著文说:“久住青岛的人,谁不知道南九水是崂山的一个胜境,谁不知道我父亲观川居士在那里筑有一座别墅,名为观川台。”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次年洪氏的观川台即被日本人侵吞了。日本人利用观川台原址开了一处料理店(即饭店),洪深曾说:“日本人的拿去,是毫无道理地拿去的,是利用武力拿去的。有一年,据说因为料理店的营业并不起色的缘故,日本人曾经要我父亲赎回,只需我父亲贴他六千元的损失,我父亲不愿花钱去买那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洪深曾接替离职的梁实秋,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居住福山路一号。他以家庭遭遇和青岛历史为背景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是其成名之作。
洪述祖(1859—1919),江苏武进人。原名荫之,亦作荫芝,号观川。清季附贡,后为直隶候补道,是唐绍仪的亲信。刺杀宋教仁后,由北京逃到青岛时曾用观川居士之称,后于1917年间迁居上海时,化名张皎庵,或称张作安。被捕后自署急难老人。室名有观川台、六月息、如水斋等称。是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的曾孙,故名述祖。《网庐漫墨·洪述祖》略云:“以文学名其家。述祖不肖,未克承先志,性放浪,好与无赖交,乡人多齿冷。年既壮,从刘铭传入台湾,时法人内犯,防务崩,述祖以能英文,参预军事,很中刘意,刘颇倚任之。述祖遂骄侈无忌,侵吞国款巨万,事为刘察知,将治以军法,述祖不得已,乃破其私囊,贿刘之私人斡旋之,得不死,仅下狱三年。既而由台流沪,运动得律师翻译,舞文弄墨,藉端勒索,沪之人恨之刺骨。述祖自知不得人心,便北上,游说。适李经方使英,百计充随员。将行,李辞于军机瞿鸿禨,瞿备询参随,李以名单呈,阅至述祖。瞿惊然曰:‘此巨犯也,国人声罪而致讨之,君与同事,独不虑腾笑外人,贻君一生之玷乎?’李深韪瞿语,归即辞述祖。”述祖后又于湖南巡抚俞廉三文案,皆因贪污被革职。后纳资授直隶侯补道,充矿务局总办。任清宦如此。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出任清廷内阁总理大臣,洪述祖凭仗其妹洪氏为袁氏的第六妾的裙带关系,曾向袁密陈条议,建议在清廷与革命军之间玩弄两面手法,坐收渔翁之利,深得袁的赞许。袁世凯向清廷“逼宫”时,他草一份清帝《退位诏书》,自天津寄给袁,袁见后大喜,正派上用处。袁窃国后,任命洪述祖为内务部秘书,成为袁的心腹死党。1913年初,袁野心膨胀,为了清除革命党人,于3月20日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暗杀革命党首宋教仁案。挂帅人物是内阁总理赵秉钧,直接策划指挥者就是洪述祖。1913年3月23日,上海查获洪述祖秘密函电一束,其中有告袁世凯获悉“颇色喜”,嘱即进行;有告以向赵秉钧“索一数目”,以为刺宋之报酬。洪谋杀宋教仁之罪尽行暴露无遗。为了逃避罪责,遮人耳目,袁资助洪述祖从容不迫地逃离北京,来到德国占领下的青岛,以避风头。1913年5月3日,他还公然发出通电,吹嘘他在辛亥年“协助唐绍仪建立共和有功”,诬蔑宋教仁“借政党内阁之名,以遂其植党私之计。”并无耻地说:“毁宋仅欲毁其名,并无夺其生命之意,何得认为谋杀之证据?”经外交部多次与德使交涉,均拒不引渡。6月25日,德使照会外交部,竟言“中德并无引渡条约,势难办到。”只可将青岛法庭讯取洪之口供送达。在帝国主义的庇护下,洪述祖在青岛蛰伏了几年。袁世凯死后,洪述祖终因静极思动,于1917年化名张皎安,潜赴上海活动。被革命党人侦知,被年仅十五岁的宋教仁儿子宋振吕捉住,终审判处洪述祖死刑,于1919年4月5日,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分监执行。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