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骧崂山华严寺听琴(2)
辛亥革命网 2012-08-0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自光绪二十五年,因高密乡民与路员冲突,翌年又有义和团之变。德人藉口驻兵胶州、高密两处,至是始商订分期撤退。本年十二月四日撤退驻胶德兵;明年四月撤退驻高德兵;所有兵房由我国备价收买。我国并组织警察分驻胶高沿线,保护铁路。”(据《胶澳志》)。1907年9月20日又奏云:“山东沂州、沂水、诸城、潍县、烟台五处矿务与德公司揩订合同八条,遵照商部定章办理,藉以维持矿权。”又奏:“密陈胶澳德租界地方安谧,并路矿交涉各情形。”看来,杨士骧还是注重维护国家利益。
在居官时,尤重兴修水利事业。在鲁时,他以为:“河所以岁决者,河工员吏利兴修,又因以迁擢也。乃定章程,岁安澜,官奏叙,弁兵支款如例。河决,官严参,不得留工效力,弁兵依律论斩。身巡河堤,厉赏罚。自是数年,山东无河患。”1906年3月17日奏请:“北运河二百余里,淤垫失一海运未便,仍用旧法转输,何以备缓急而维大局?请处所分段挑穵,堤埝闸座酌量修复。”清廷准予:“如所请行”。
尤为令人所称道的则是:杨士骧在其任内,完成了《{宣统}山东通志》的纂修。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略云:是志为“二百卷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民国四年排印本。由张曜以光绪十五年(1889)奏开志局,聘孙葆田为总纂,未几曜薨于任,葆田也去职。杨士骧墓碑历二十年至丁未岁(1907)士骧来抚,始重加整顿,仍以葆田主纂。辛亥后,民国三年,由前都察院都御史历城张英麟等,复集资开局,聘于宗潼主笔,就原书加以校补,以明年付印。”这部志书的完成,杨士骧是有重新起动之作用的,其功不可抹。
后调任直隶总督。郭则澐《十朝诗乘》云:“故事绿营每三年大阅,以督抚为阅兵大臣,考校而黜陟之,提镇挂刀,副参以下唱名跪迎,典至隆重。末造改练新军,视已小异。然杨文敬抚东,于青县阅新军,有诗云《青县检阅新军》云:‘八载谈兵事大难,词臣今日始登坛。金针琐碎牛毛细,莫作长枪大戟看。金鞍柳叶天方马,宝鞘莲花日本刀。赵北健儿三万骑,一时齐拜将台高。’猶足见疆圻之重。”其诗难称佳构,但事关典故。
杨士骧为我国近代著名人物,曾任编修、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出生于江苏淮安。祖父杨殿邦曾任漕运总督,淮安城内尚有故居二十余间,其夫妇墓葬近期在淮安建淮乡许王村被发现。日前,淮安市楚州区委、区政府决定:对其杨士骧葬进行修复,希望杨氏后裔尽快和我们联系,共商陵墓修复方案。
(骆克哈特和庄士敦等人在华务司官邸外候见到访的署山东巡抚杨士骧。1905年7月11日)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