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和“康密新”

辛亥革命网 2012-08-02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邵纯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盛宣怀27岁时入李鸿章幕府,并且很快受到了器重。加上他精明过人,于是在官场上和工商业上左右逢源,财源滚滚。 ,盛宣怀和“康密新”,

  盛宣怀27岁时入李鸿章幕府,并且很快受到了器重。加上他精明过人,于是在官场上和工商业上左右逢源,财源滚滚。盛宣怀的职务,主要是多种实业的“会办”、“总办”、“督办”等,其最高的官衔是邮传部尚书,后更名为邮传部大臣。

  先说盛宣怀之功。第一,1895年10月,时任天津海关道的盛宣怀奏请朝廷,在天津成立“北洋西学学堂”。此议获准后,盛宣怀创建该校,并任督办。北洋学堂于1903年改为“北洋大学”,即现在的天津大学。第二,1896年他又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即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第三,他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之一,还担任过一届会长。

  但盛宣怀一生的主要精力是在兴办洋务和实业方面。清末,快捷省钱的海运漕粮已势在必行,但这需要招商投资,于是招商局应运而生。起初,李鸿章委派了买办出身的唐廷枢和徐润二人开办招商局于上海,不久又增派盛宣怀担任招商局的“会办”,事实上是对唐、徐二人起监视作用的官员。从此,盛宣怀以官员的身份步入了中国的实业界,美其名曰“官督商办”。当时,创办实业就必须从洋人那里购买多种设备或中国稀缺的工具和原材料。按照洋人的规定,买方的经手人会得到对方的佣金,又叫“中金”、“回佣”,就是现在所说的“吃回扣”,英文叫“康密新”(commissi on)。盛宣怀发财的源头即由此而来。官员代表国家购物不会是仨瓜俩枣,小打小闹,而是时常经手数以百万白银计的巨额交易,所以盛宣怀不断得到大量的“康密新”,得以一夜暴富,天天翻番,以至硕鼠大如虎。盛宣怀是贪婪的,他不会见好就收,洗手不干,而是钱愈多心愈贪,永无止境;盛宣怀又是工于心计的,他发了横财不独吞,首先向李鸿章孝敬一部分,这自然更能得到政坛靠山的信任,再就是用金钱在官场上四面八方地开通人脉,站牢脚跟,暗中结盟,形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甚至是铜墙铁壁。

  盛宣怀执掌招商局19年,全局只有股额两万股,他一个人就占有一万一千股。为此,堂堂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多次弹劾盛宣怀,就是搬不动他,只有徒叹奈何。

  从光绪二十二年至三十二年,盛宣怀共修筑铁路2200多公里,共从外国借了英金1065万镑,盛宣怀吃回扣5%,折合中国的白银440万两。宣统三年四月,作为清朝的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下令本来是“官督商办”的铁路收归国有,这样一来原有投资粤汉、川汉铁路的股民应有的利益被剥夺,骤然引发四川的铁路风潮,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线,成了大清王朝的掘墓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