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3)
辛亥革命网 2012-07-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袁克文擅制联语。文采艳发之妙,往往一挥而就,人称其师方地山为联圣,以克文为联贤。二人既是师生,又是亲家,在制联上均有建树。如《挽易哭庵盟兄》联云:“三世分明,才子神童来虎阜;四魂归去,歌儿舞女哭龙阳。”注:“兄自言为张梦晋三世后身,前二世皆知之,张船山其一也。兄著《魂东》、《魂西》、《魂南》、《魂北》四集。”《挽伍廷芳》联云:“长恨望中原,瘁躬乱世;大星殒南海,痛哭完人。”赠吴昌硕联云:“趋诣八家,于三绝而外,更能金石;喜逾百岁,乐一堂之下,几代儿孙。”自题《一鉴楼》联云:“屈子骚,龙门史,孟德歌,子建赋,杜陵诗,稼轩词,耐庵传,实父曲,千古精灵,都供心赏;敬行镜,攻胥锁,东宫车,永始斝,梁王玺,宛仁钱,秦嘉印,晋卿匣,一囊珍秘,且与身俱。”克文曾刻一印“与身俱存亡”,在爱好的书籍上钤用之。克文喜游,宿西湖广化寺之凌云阁,寺僧谷云索楹帖,立成数联云:“四望林峦归几席;千重云水荡胸脾。”寺后六一泉联云:“登凌云阁,涉凌云想;饮六一泉,读六一词。”又云:“右通岳墓,左接苏坟,忠骨香魂都咫尺;后倚孤山,前临西子,潭光塔影共徘徊。”题鸳鸯湖烟雨楼云:“十顷湖天,鸳鴦何处;一楼烟雨,杨柳当年。”
在中国近代藏书史上,有一个身份很特殊的人物,那就是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他的收藏是多方面的。包括古书、金石、书画、钱币、邮票等等。在图书收藏方面,他不以多为能,而以精为胜。他收书时间虽不长,然论藏书之精,近百年藏书史上,大概无人能与他相比,自然,这与他的“皇子”的身份及经济实力也是分不开的。先是克文收有宋版百种,乃名其楼曰“百宋书藏”,又因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百宋一廛”之名而复署“后百宋一廛”;宋版书到明代时已按页论价,一百种宋本,实在非同小可,克文楼名“百宋”,殆有驾黄丕烈而上之意。后来,克文宋版书增至二百部,于是又改楼名为“皕宋书藏”,“皕宋”之名,起于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陆心源的“皕宋楼”,克文以一代贵公子的身份,岂肯输于小小的陆心源。克文又曾收有宋巾箱本《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等八部经书,字划细如发丝,精丽无比,克文十分喜爱,故有专辟“八经阁”以贮之。平心而论,袁克文的嗜古与收藏,不是收藏家之高,而只是贵公子的一种消遣而已,性尽则视为浮云,或以质钱,或以易物,至于吃亏贬值与否,袁公子并不怎么计较。
虽然袁克文也曾学收藏的口气,刻过“与身俱存亡”之类的印章,专门钤于最宝爱之书,但从来没有认真过。又有《感遇》一诗,微露讽谏之意,一时竟被软禁于北海。但对克文来说,倒也是因祸得福,每天坐拥书城,摩挲善本秘籍,赏玩金石书画,好不悠然自得。袁刻文的藏书散出,大都在袁世凯死后不久,时克文寄寓上海,因生计日窘,不得不以抵押珍藏善本,乃至卖字、卖文为生。最为书林熟知的是克文曾收有宋刻本《鱼玄机集》,为清黄丕烈旧藏,跋识累累,甚是难得。当时,克文因急需现款,遂把该集和古钱币一向人抵押得三千元,后又因傅增湘欲得是书,且不惜重金,便再赎回,让归傅氏。是书留有克文藏书印多枚。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半是惊奇半是感叹地说:“一时俊物走权家,容易归他又叛他;开卷赫然皇二子,世间何事不昙花。”并识云:“袁寒云克文,于乙丙间大收宋椠,不论值,坊贾趋之,几于搜岩熏穴。又多内府物,不知如何得之也。项城败后,随即星散,大半为李赞侯、潘明训所有。诸书首皆钤‘皇二子’印章。”北京图书馆现藏有《鱼玄机集》,即为克文藏本,不过书中所钤之印为“上第二子”,而非各种文献所言的“皇二子”。
克文的藏书印颇众:最独到的是“皕宋书藏主人廿九岁小景”,上有克文读书小像,据郑逸梅言,此印则为当时号称“江南四铁”之一的著名篆刻家王冰铁所刻。据说克文收书时为始于1905年,适是克文25岁,至29岁已完成“皕宋书藏”之藏,确非寻常藏书家力所能及。袁世凯称帝,年号洪宪,克文为二子,素遭兄克定猜忌,为免祸起见,故处处表明自己只是胸无大志的次子,并时钤“上第二子”印以自晦。尚有“侫宋”、“八经阁”、“云合楼”、“臣克文印”、“克文之玺”、“孤本书室”、“寒云如意”、“百宋书藏”、“后百宋一廛”、“与身俱存亡”、“寒云鉴赏之迹”、“寒云秘笈珍藏之印”、“克文与梅真人同赏”等印。尚著有《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二十九种》等藏书著作。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