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先烈吴禄贞的三个第一

辛亥革命网 2012-06-18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李贤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被孙中山先生誉为“盖世之杰”的辛亥革命先烈吴禄贞,字绶卿,与张绍曾、蓝天蔚被称为“士官三杰”。在他的生命中,曾创造了三个第一。

  被孙中山先生誉为“盖世之杰”的辛亥革命先烈吴禄贞(1880—1911),字绶卿,湖北省云梦县(旧属湖北省德安府,现属湖北省孝感地区)人。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满兴趣,少有大志,8岁时,曾写下对联:“一拳打倒亚细亚,两脚踢翻欧罗巴”。1895年,吴禄贞考上秀才,父亲却不幸病故,家道从此衰落。1896年投军。1898年,被推荐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与张绍曾、蓝天蔚被称为“士官三杰”。后来,又有人将他与蔡锷、蒋百里并列为“士官三杰”。1902年回国任武昌普通学堂教习、会办。1903年,与黄兴等发起华兴会。1907年,任延吉边务帮办。1910年冬调任陆军第六镇统制。武昌起义后,赴滦州约张绍曾举兵反清,拟联合北方新军直捣北京,并截留北洋军运往湖北的军火。11月7日,在石家庄被刺杀。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布命令,追认吴禄贞为陆军大将军。

  励志会

  1898年冬,吴禄贞被派去日本学习军事,先入成城学校,后入士官学校骑兵科。他目睹了明治维新后蓬勃发展的日本,更感到清廷的腐败。在日本,他有机会接触到反映欧美各种新思想的书籍,他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醉心于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学说,认识到要救中国,不仅仅是建立军事武力就能挽救的,非得彻底地改革政治,推翻清廷这个腐败的政权才行。他于是与傅慈祥、沈翔云等人,发起组织了第一个留日学生团体“励志会”。其时,各省学生东渡留学者不过百数十人,尚无何种结合,此会实为留学界创设团体之先河。有会章五条,以联络情感策励志节为宗旨,对于国家别无政见。惟是时革命思潮已风起云涌,会员中主张光复主义者大不乏人。激烈派如戢元丞、沈云翔等均任会中干事,故亦不啻一革命宣传机关。庚子七月汉口一役殉义之黎科、傅慈祥、蔡丞煜、郑葆晟及脱险之戢元丞、秦力山诸人,皆此会会员也。1901年1月1日,励志会开新年庆祝会于上野精养轩。莅会者有来宾菲律宾独立军代表鹏西,日本进步党领袖犬养毅,横滨兴中会员尤列、翟美徒及该会会员戢元丞、张锳绪、钱承志、富士英、曹汝霖、王宠惠等三十余人。1901年7月,清政府忽下诏废止八股文,改试策论,并选派学生出洋,且有酌用东西洋毕业学生之议,留学生之热衷利禄者多认为仕途捷径,励志会会员乃亦渐次解体。

  大通举义

  吴禄贞所领导的庚子“大通起义”,第一次把中国民主革命的浪潮,由珠江流域推进到了长江流域,也就是第一次把中山先生所燃起的革命烽火,从南部国土延烧到了中原大地。从而,首次冲击了敌人的长江防线,并为以后两湖革命运动的勃兴,乃至辛亥武昌首义的大爆发,树立了先声。

  吴禄贞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之际,正值孙中山先生流亡日本,吴禄贞对孙中山“一见如故,倾倒备至”,常常走访,面聆中山先生讲述革命道理,并毅然加入兴中会,成为早期兴中会会员之一,后又加入同盟会。1900年,孙中山与唐才常商定,派吴禄贞、傅慈祥、林圭等九人回国,支持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到达上海后,与唐才常一道,建立自立会,并以自立会名义宣布成立自立军,委派秦力山为大通前军统帅、田邦浚为新堤右军统帅、林圭为汉口中军统帅,确定8月9日起义。吴禄贞从日本赶回武昌,即赴大通前沿。岂料,海外汇款迟迟不至,军饷无着,起义日期推迟到8月13日。当时长江沿岸清军封锁,信使不能到达,秦力山、吴禄贞不知起义延期,乃于8月9日如期率领缉私、水师、巡防诸营,占据大通厘金局、盐局,与清军展开血战。大通起义军勇猛异常,逼得两江总督刘坤一大呼青阳、芜湖、南陵、铜陵吃紧,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为之震动。大通起义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救援、孤军奋战七昼夜、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失败。在武汉自立会总机关的唐才常、傅慈祥、林圭等人也被捕,惨遭杀害。吴禄贞虎口脱险,逃亡上海。吴禄贞在上海痛惜大通兵败,又发现武备学堂同学杨开甲(巡警队队长)跟随追踪,所宿旅馆被围,再悉士官同学王景芳是奸细,愤极,乃去日复学。

  花园山聚会

  1901年冬,吴禄贞从士官学校毕业,回到武昌后被张之洞扣押。在审讯时,张之洞反被吴禄贞说服,委他以重任,一时轰动武汉。吴禄贞利用职务之便广泛撒播革命火种,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秘密组织“花园山聚会”,倡导“秀才当兵”,使得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从军,大大加强了军队本身的文化程度。

  1903年5月,武昌数百名学生集会并发表演说,痛斥沙俄的侵略行径和清政府丧权辱国。而武昌知府却污蔑学生是“无理取闹”,激起学生的义愤。武昌各学堂学生以“联络感情,互换消息”为名,开始与归国留学生联系,并以留日归国学生吴禄贞住处为联络点,从事拒俄反清的宣传活动。5月中旬,吴禄贞邀集爱国知识青年在武昌花园山孙森茂花园(留日归国学生李步青寓所)聚会,宣传革命思想。因吴禄贞留学较早,且在日本时加入兴中会,便成为众人所依的中心。经由吴禄贞的组织和宣传,花园山聚会的影响不断扩大,留学归国的学生和全国各地的仁人志士,也慕名来到花园山聚会。主要成员有曹亚伯、冯特民、李书城、蓝天蔚、吕大森、朱和中、胡秉柯、时功壁、周维帧等人。

  为启迪民众,激发国人的革命热情,吴禄贞十分重视利用各种革命书报和进步刊物进行宣传。根据“花园山聚会”的分工,由孔庚负责从上海昌明公司购回《猛回头》、《警世钟》、《黄帝魂》等革命书籍,在吴禄贞的指导下,翻印易名为《群学肄言》等名称,多散发于是军界和学界。为了加大宣传效果,他们还购买了幻灯机,同时买回一些世界民族运动与反压迫斗争的片子。时功壁负责管理机片,耿伯钊负责制作说明,吴禄贞、刘伯刚、金华祝、余德元等人负责为来访者放映,并进行讲解。吴禄贞等人还在学校、军营巡回放映,大大激发了青年学生和军人的革命热情。此外,吴禄贞还认为,应该“以最好之同志,投入军中当兵,渐次输入士兵对满清之恶感情绪,以改换新军脑筋为成事之根本,会党则可联络,令其为我用,不致为彼用。”他利用在各军事学堂任高级教职的便利条件,先后派送和介绍革命党人入营者达30余人,如张难先、熊十力、朱元成等到工程营当兵,刘静庸入黎元洪马队营当司书,他们在军营中都成为革命党人动员新军的先驱,为武昌首义蓄积了革命力量。花园山聚会短短几个月的活动,在湖北军界、学界均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自然也引起清政府的警惕,清政府侦察得知,参加花园山聚谈的“大半为军学两界的人”。湖广总督张之洞既怕革命火种蔓延开来,又担心朝廷追究此事,遂决定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将花园山聚会骨干成员陆续遣调各处。到了1904年春,花园山聚会的骨干大都离开湖北,此革命团体也就随之解体了。武昌花园山聚会虽然没有正式名称和确定的组织形式,但实际上是湖北革命团体的源头,所从事的革命活动影响深远,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成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