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补社会风化而修志的曹梦九(2)

辛亥革命网 2012-04-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曹梦九于民国间在山东任县令时,不仅政绩卓著,而且亲自主持纂修平原与高密两部县志,旨在有补社会风化。 ,为有补社会风化而修志的曹梦九

  还有曹梦九于1935年12月撰序略云:“余督修平原志既成,旋奉令调署高密,适高密亦有续邑志之举,前任余君未及竣事而去,余接篆后于簿书之暇,阅其志目,并为修明探讨参互考订,付之剞劂,以竟其功焉。”又云:“余谓志者史类也,自采风废,而輶轩无闻,一邑土地之广狭,风俗之美恶,人物之盛衰,作者所考稽,则惟志书是赖,志之所系亦重矣。密在昔为大禹所封国,春秋为莱之夷,维实生宴子,西汉郑氏一门,人才极盛,尚书以直诗著,康成以经神称,其他忠臣、孝子、义夫、贞妇,后生接踵不可胜纪,境内虽名山大川,而无龙胶水潆流环抱,秀气所钟,人文蔚起,高密古称盛地有以也,今者时和年丰,而余适至,得与密人士考古论今,从事修志,是余与密人士之幸,而守土者之责也。周礼职方氏掌天下之国,以掌曰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志书于一邑之事,记载尤为详尽,与地山川可以知其要塞之所在,职业生活可以知其民生之荣瘁;学校风俗艺文可以知其文物制度之兴废,凡志书所载,盖无一不与治道有关也。虽清末叶德军据城,横遭蹂躏,民国二十余年来又数遭兵燹,私家著述,官府册籍,不无散佚,证文考献于斯为难,然人物之出处,与夫节义,文章之显晦,苟有可传之实,虽代远年湮,亦终不可磨灭,况前志修于清光绪丙申,距今四十年,欲问其事,而遗志未尽,数十年间之事,不难了此笔而书也。余今喜其书之成,为弁数言,以志颠末。”曹序所述修志经过甚详。凡例强调:“前志修于光绪丙申,距今四年,其间社会之变迁,国体政体之变更,人事之改革,今昔廻异,旧有志目不足以括现代事实,故增党史、政治、民生、实业、交通、教育各门,以便于现代事实之记载。”目为:列图十四幅有高密县划分乡镇图、政府平面图、公安平面图、初中平面图、商会图、古城营房图、东站图、南关营房图、圣庙图、文昌庙图、文王庙图、宴子墓图、郑公墓祠图、高密河流图。卷一总纪;卷二地舆志:沿革、疆域、形势、山川、玗堡、堤堰、土壤、物产;卷三建置志:城池、坛庙、公廨、营房、杂置、市廛、坊表、桥梁、雨量、气候、测占;卷四典礼志:秩祀、乡仪、民国典礼;卷五民社志:田亩、户口、民族、生活、物价、社团、宗教、救恤、风俗;卷六财赋志;卷七实业志:农业、商业、工业、矿业;卷八交通志:道路、邮政;卷九教育志;卷十党史志:革命列传:卷十一政治志:行政区域沿革;卷十二职官志:宦迹;卷十三选举志;卷十四人物志:名臣、仕绩、武功、忠义、孝友、儒林、文苑、单行、善行、闺秀、补遗、节烈;卷十五艺文志:文、诗、赋、词、补编;卷十六杂稽志:古迹、坟墓、寺庙、著述、拾遗、志余。是志以资料翔实而著称。总纪载录:“汉六年,封王子肥为齐王,食七十城,县属焉。”肥子封为胶西王,定都于高密。尤以记载德国入侵情形甚详:“光绪而十三年,德人入青岛据之。二十四年德人修胶济铁路;二十五年德人筑路至县境,民间不知为清廷所许。县民孙文率徐元禄、李金榜等聚众抗拒,夏六月清庭命山东大吏杀孙文,李金榜下狱。(下略)”又“二十六年庚子九月,德军入县城,四出弹压毛家庄、李家营、杜家、沙窝等庄,被德军焚杀甚惨。十月德军已出县城,复在县北古城建筑营房,长久驻军。”“三十一年乙巳,德军撤退,山东巡抚杨士骧,以四十万元赎回胶高两处营房。”又载“民国三年,九月日军自龙口登岸攻青岛,以高密为后防,迫令供给饷糈,德军败退,日人入据青岛,复分兵进至济南,占据胶济铁路全线。”这些近代史料颇有价值。在《党史志》记有:“民国纪元前六年,刘冠三在济南创立山左公学,经谢鸿焘介绍,曾加入同盟会,是为密人士入党之始,丁惟汾在日本东京为山东主盟,至吾东内地则冠三主持为力。”有关近代革命史料甚丰。此外,近代县治沿革、土地人口变化等情况记录亦详尽,颇有实用价值。是志刊于1935年,铅印十二册,约五十万字。

  民国间,曹梦九能在抗日战争的前夕,完成两部县志,实是不易。尤为值得称道的,则是为补社会风化而修志,实是难得。

  抗日战争前夕,曹梦九回天津杨柳青后,开了一个小饭店,烧茶炉,又一次埋头于中国历史的研究。高密的群众好多去拜访他,他都热情招待,老百姓说,吃、喝、住什么都不用你花钱。他对人非常热情,是一个非常慈祥的老人。曹梦九于一九七零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儿子曹汝民在抗日名将张自忠的部下当团参谋,一九三八年四月,在台儿庄给进攻的日军沉重地的打击,“血战两周,杀敌逾万”,使敌矶谷、坂坦两个师团全军溃败。在长沙会战中,袭击了日寇一个旅团部,击毙了日寇的旅团长“木村”。长沙会战后,他又参加了孙立人的远征军,到新家坡和安南打击日本侵略者去了。女儿曹丽云,南开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延安军校学习。一九四六年党派她去华北军调处。在中共代表中,担任英语翻译。四八年和平解放北平时,党又派她潜伏北平,借住舅父家的身份,给党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建国后在新华社工作,参加朝鲜慰问团、战地记者。是一名新闻工作者。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