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期间的冯国璋
辛亥革命网 2012-04-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冯国璋于1917年8月14日,以代理总统名义决定参加协约国,正式对德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取得了青岛回归的权力,应说这是冯国璋的一大政绩。
事实上,冯国璋与青岛早就颇有渊源。青岛的复辟清室势力,曾打过冯国璋的主意,先有胡嗣瑗前去出任冯的秘书长,继招陈诒重前去做为帮手,后来胡陈两人为子女联姻,而成了儿女亲家。温肃做为溥伟的代表,曾赴天津,到冯国璋的府上游说,要冯同张勋一起举行复辟清室的军事行动;后来,冯不仅时常派胡嗣瑗做代表,去同张勋密谈;曾背着袁世凯,他亲自到徐州联络过张勋,酝酿复辟事宜。可是他当上民国大总统时,便一反常态,发表反对张勋“丁巳复辟”声明。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都是为了争权夺利,作为直系首领冯国璋也不例外。当他就任总统后,大权到手,便大捞其财。在故里、天津、北京等处有多处豪宅。擅自决定大卖中南海的鱼为自己捞钱,传为民间笑柄。
冯国璋(1859—1919),字华甫,直隶(今河北省)河间人。生于一个农家。1884年到天津大沽口投淮军当兵。1885年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1890年毕业后,留学堂充任教官。不久投聂士成幕,很受聂士成青睐,后被推荐给中国驻日本公使裕庚做军事随员。在日本期间,冯国璋结识了一批日本军界人士,并留心考察近代军制和日本军事,编成兵书数册1896年,冯国璋回国后,将他所编的兵书呈送聂士成,聂士成转交给了正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袁世凯当时正在寻访军事人材,见到这几册兵书,如获至宝,大加赞赏说:“军界之学子无逾公者”,很快将其罗致门下。
冯国璋到小站后,充分发挥他的军事才干,帮助袁世凯编定新军兵法操典,很快成为袁世凯的心腹爱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北洋三杰”,后来亦称“王龙”、“段虎”、“冯狗”。皆因王士珍在政治舞台上时隐时现,似龙见首不见尾;段祺瑞暴躁如虎;冯国璋狗头狗脑,聪明善变。自投袁世凯后,袁出任山东巡抚,冯国璋也随军入鲁,并奉命改编原旧军,组成武卫右军先锋队20营。1901年11月,升为补用知府并加盐运使用权衔。在袁世凯的提携下,冯国璋历任新建陆军督练营务处总办、军政司教练处总办、中央练兵处军学司司长、北洋陆军速成学堂督办、军咨使等。冯国璋也不忘袁世凯的提携之恩,当袁世凯在1908年被放逐回籍后,冯国璋不时前往探望,并常与他保持联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为扑灭起义,清廷派荫昌统率北洋两军南下镇压,其中荫昌亲率第一军,第二军则由冯国璋督率。冯国璋在受命的当天,便秘密跑到彰德拜见袁世凯,请示机宜,袁世凯授以“慢慢走,等着瞧”的秘诀。北洋军早已养成了“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大清朝”的心理,再加上冯国璋从中作梗,部队走走停停,令朝廷惊慌失措,不得已下令召回荫昌,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以冯国璋为第一军军统,担任前方作战任务,段祺瑞为第二军军统,为后方接应。袁世凯出山后,冯国璋便率军猛攻汉口,用重炮轰击人烟稠密的市区,革命军被迫退出汉口。占领汉口后,冯国璋击退了黄兴所组织的反攻,不久又攻克了汉阳。冯国璋因军功被朝廷授予二等男爵。袁世凯在军事上占上风之后,便命令停止进攻,开始私下与革命军进行谈判,在清政府与革命军之间谋取私利。此外,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清政府,袁世凯这时即调冯国璋回京,接替载涛任禁卫军统领。在辛亥革命中,冯国璋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当上临时大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谋刺宋教仁,解散国会。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在江西、安徽、南京、上海等地首先起事。冯国璋再次被袁世凯委以重任,出任江淮宣抚使兼第二军军长,督率第四、第五两师各一部及雷震春、倪嗣冲部,会同辫帅张勋沿津浦路南下,很快攻占徐州、蚌埠,再合攻南京。攻下南京后,北洋军进行了残酷的洗劫。冯国璋镇压二次革命立了大功,晋升陆军上将,出任直隶总督,江苏都督由张勋出任。由于张勋不属袁世凯亲信,袁世凯不放心他占据江苏这块东南重地,于是,以张勋在南京纵兵烧杀抢掠引起外交压力为由,改张勋为长江巡阅使,冯国璋为江苏都督,这使得冯国璋不仅有了实力,也有了块富庶之区作为自己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