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昂村的三位同盟志士

辛亥革命网 2013-07-03 00:00 来源:湖州晚报 作者:邱鸿炘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时期的湖州菱湖镇下昂村有同盟会会员是:张公威、邱颂阁、邱寿铭三人。,下昂村的三位同盟志士,

  辛亥时期的菱湖镇下昂村有同盟会会员是:张公威、邱颂阁、邱寿铭三人。有关轶事述下:

     《辛亥革命烈士姚勇帎的惨遭杀害》(邱寿铭文集稿卷一)(1961年)文中记载:“姚勇帎,湖州东门外织里人,在清光绪末年赴上海读书与同乡张公威(下昂村人,喜好绘画,市博物馆收藏他的字画)为友,鉴于清政腐败,租界洋人压迫华人,大好河山沦为外国的殖民地,愤懑填胸立志革命,即和张公威等参加同盟会,他(姚)平时讲话有口吃毛病,说不清楚,可是一上演说台,却能慷慨激昂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地讲话,总是适合于鼓动革命工作的。1908年我(邱寿铭)在杭州读书,由张公威介绍与他(姚勇帎)熟悉。姚勇帎在这段时候,在绍兴大通学堂教书进行革命工作。不料后来徐钖麟在安徽革命失败。大通学堂为革命机关之一,秋瑾被捕,大通被四面包围搜索党人。姚勇帎黑夜由水城门游泳出城,到达杭州乘船转移,逃至我们吴兴乡下下昂镇(现为村),即张公威家中。其时,我的二哥邱子青在乡招待,并又把他藏匿于下昂南乡东林山的钳田圩章昌龄亲戚家中。经过一段时期,风声稍静,他就离开了下昂,仍赴上海继续革命工作。上海的光复,他起了作用……”

张公威书画作品

     《回忆辛亥革命后上海革命党的活动》(邱寿铭文集稿卷一):“上海辛亥革命后党人政府工作。……我在辛亥年冬底,离开湖州学生军到上海去找寻革命工作,首先到三哥(邱颂阁)处,他在莘家花园(张静江住宅)10号同盟会的机关部。洋房三层,楼上是革命者居住,楼下是会计处,是姚勇帎、邱颂阁办公地方。住了10天,派我到沪军都督府所属的军饷协济会,当一个文牍科科员,此机构专筹军饷、招待和文牍工作(内湖州人多数),还有财政、军事机构(内多数宁绍人)如黄楚九、蒋介石、邬振青等……”在《辛亥革命年代沪军都督府的筹饷情况》一文中也记述军饷协济会的政治组织情况:“内分总务、财政、文牍、交际四科,组织领导成员以陈英士为首,其他沈虬斋、姚勇帎、蒋介石、虞洽卿、黄楚九、邬振青、贾子和、张公威、冯季常等,还有科长、科员等约六十余人。 ”其间,“即辛亥革命次年,听孙中山先生为改组同盟会的国民党的演说,还有黄兴的讲话。明白了这个组织为扩大革命队伍,坚持要继续革命夺回政权,我颇为所动……”。

     辛亥后,革命残酷,政局不稳,北伐后更甚。我的三伯父邱颂阁在南京与挚友陈布雷深夜谈心。陈说他误跟主子,前途不能看好,劝三伯父回乡教书。此段轶事,大伯父(邱端初)、二伯父(子青)、三伯父和父亲都严守秘密。三伯父回湖后,去湖中教书,过着隐逸生活,教余喜研古玩玉器。

     父亲故世时是1978年。解放后我在学校、博物馆工作,运动颇多,下乡频繁,无心研讨辛亥历史。父亲是看到了“四人帮”垮台后谢世的,临终前交给我一包文史稿笺,我把它装订成四卷存世,才对辛亥革命的地方史料,略知一二。

     下昂乡贤郑宇壶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抗日战争期间,这位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老人,躲在下昂教我“四书”!我七十九岁那年回老家寻过私塾旧址,怀念恩师,填《减字木兰花·私塾旧址》:“回乡寻旧,无奈秋风催菊瘦。老坐菱舟,会叙人离我滞留。独呆岸柳,满把深情门外守,空望书楼,回首烟波多少愁? ”

     深夜找到了父写的《湖州早期留日学生》一文,记述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生有九人,其中就有恩师大名:“郑延龄,号宇壶,归安下昂人,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理化科。回国后,在湖州府中学堂和浙江省立三中当数学教员。还任吴兴女中校长。中间跟胡维德到日本做驻日使馆的会计(日本地震这一年归国)。曾任吴兴县参事会(县议会)议员,他三年前(即1958年)故世于吴兴下昂镇家中,他一生好老黄佛学,晚年更甚。”孩时我湖州家“修篁馆”(清周榜眼府书房)就挂着先生的隶书对联,惜乱世时被毁。幸有“隶书扇面”一帧珍藏着。予爱写隶书,原受先生的影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