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风流吴鼎昌
辛亥革命网 2013-07-03 00:00 来源:湖州晚报 作者:倪满强 查看:
他,曾东渡日本,求富国强民之策;他,宦海沉浮,渐又涉足金融、新闻领域,风云一时;他,毕生有三大理想:开银行、办报、兴学,后三大理想相继完成,且颇有声势;他,是民国早期主要货币的主要设计发行者——他便是乱世风流的湖州人吴鼎昌。
吴鼎昌(1884-1950)
吴鼎昌,字达诠,笔名前溪,浙江吴兴人,1884年生于四川华阳(今属双流县),父亲原在四川绥定府作幕多年,后退隐林下,寓居成都。 1896年,吴鼎昌就读于成都尊经书院,17岁中秀才,入成都客籍学堂。 1903年4月获四川官费留学日本,先入东京预备学堂,后入东京高等商业学校专攻金融财会及管理四年。其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8年回国前,吴鼎昌曾向孙中山请示,说明自己所学为商业,回国后有意从事金融财政事业,仿英美惯例,应超然于政党之外,孙中山遂同意他表面脱离同盟会籍。 1910年回国后,吴应政府考试,以“最优等游学毕业生”中商科进士,在北京法政学堂任教。后,吴鼎昌辗转于东三省总督锡良、大清银行监督叶锦葵的关系,先后任中日合办本溪湖铁矿局总办、大清银行稽查局局长、大清银行江西分行总办。
辛亥革命爆发后,吴鼎昌在上海为革命党筹措经费,任军用票发行局总办。吴鼎昌以老同盟会员参加了在沪成立的大清银行清理处,准备接收大清银行。但大清银行最后并未改组为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遂另起炉灶,由临时政府财政部拨款10万元开张,吴鼎昌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为新成立的中国银行首任总经理。
中国银行作为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央银行,首要解决的是设计货币图案,发行新货币。据后任《大公报》、《文汇报》总编辑、与吴鼎昌共事多年的徐铸成先生回忆,吴言及此事,颇为得意:“当中国银行商量钞票图案时,我曾去请示孙先生。我说各国钞票有两种款式,一是以伟人头像为标志;一种为垂之久远,每以各该国对铸币有功者的像刻上。我们因此想出两种方案,一是以先生的像印上;另一种是追溯历史,相传周公是最早创立币制的人,用周公像为图记。两议请先生定夺。 ”孙中山听其汇报后毫不犹豫地说:“你们第二个设想好,就用周公的图像好! ”所以,在国民政府成立前,中国银行发行的钞票都是印有周公图像的。
1913年以后,吴鼎昌历任林务处督办、天津造币厂监督、中国银行总裁、天津金城银行董事长、盐业银行总经理、内政部次长兼天津造币厂厂长。经其任内主铸风行于世的“袁大头”,传诸后世,为一时“硬通货”。
1918年底,开始第二次南北议和,吴鼎昌奉命为北方代表之一,受皖系军阀“智囊”徐树铮意,在会上屡生枝节,极意破坏,致使和谈无果而终。1920年直皖战争后,段祺瑞政府垮台,吴亦暂别政坛,寓居天津。
此后,他专心于金融、实业,先后办成三件大事:办银行——1922年1月,任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行储蓄会主任,成为金融集团的首脑;设报馆——1926年盘购天津《大公报》,自任社长,并兼《国闻周报》社及国闻通讯社社长,又组织《大公报》新记公司,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原则将《大公报》办成中国第一流的报纸;建饭店——在上海静安寺路(今南京路)建成远东最高的国际饭店,成就了一代建筑大师贝聿铭,实行完全现代化管理,声誉远胜于华懋等外商大饭店。这三大事业的成功开展,促进了当时民族产业的振兴,并鼓舞了民族资本家的发展热情。
之后,吴鼎昌先后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总委员会委员、全国钢铁厂监察委员会主任委员、农本局理事长、中国国货联合营业公司董事长、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四部部长、贵州省政府主席、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贵州全省保安司令等职。主黔期间,提出“开发贵州、支援大西南”的口号,主张“省政的关键在于县政”,任用贤能,重视民生,发展教育,开发经济。创办了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及贵阳师范学院,使贵州教育得到空前发展;提出“人力开发”,使“人无三分银”的贵州成为商贾云集、经济流通的后方基地,有力地促进了贵州生产力的发展。吴治黔期间,对贵州的建设功勋卓著。
1945年1月离黔,先后任国民政府文官长兼国民党中央设计局秘书长、总统府秘书长等。在任秘书长期间,正值日本投降,吴遂向蒋介石进言,电邀毛泽东来渝共商大计,并亲笔起草三封电报。由此才有了重庆《大公报》于1945年8月15日晚抢发的爆炸性头条新闻,也才有了毛泽东重庆谈判的山城之旅。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政权摇摇欲坠,吴鼎昌见势不妙,于1948年年底在《大公报》上登出启事,声明辞去《大公报》新记的董事。淮海战役结束后,他料理了自己的财产,把外汇转移到国外。 1949年1月去职,赴香港做寓公。 1950年8月病逝。著有《赣宁战祸之原因》、《中国经济政策》、《花溪闲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