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的周凤岐
辛亥革命网 2013-07-02 00:00 来源:湖州晚报 作者:倪满强 查看:
周凤岐,原名清源,字恭先,1879年生,长兴小浦周家村人、清末秀才。1903年,周凤岐考入浙江武备学堂,成绩优异,毕业后留堂任教,继调浙江陆军第二标弁目学堂队官。在这两所日后成为光复浙江主要武装力量的军官干部培养之所学习、任教、任职,周凤岐得到学堂负责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高材生蒋尊簋(字百器,诸暨人)先生亲自指导、提携,军事才略大有长进,且政治思想亦渐趋革命。其间,他与督练公所思想进步军官夏超(青田人,后任浙江省长)、杨镇毅(光复会员,后任中华民国光复军参谋长兼顾问部长,时潜入浙军“二标”为书记官)等过从甚密,深受其革命思想感染熏陶。时,竞雄女侠秋瑾数度赴杭,在驻杭新军、浙江武备学堂、弁目学堂宣传革命思想,周凤岐得秋瑾介绍,与吕公望、朱瑞、周亚卫等日后光复浙江的中流砥柱诸人同入光复会。加入光复会后,周凤岐又得以保送至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后,浙江震动,嘉湖地区盗贼蜂起,周凤岐与时任长兴煤矿警察署巡官夏超共同主持浙北局面,维护治安,保卫地方。11月4日,浙江光复。
11月,江苏新军第九镇光复南京失利,上海同盟会总部在沪军都督陈英士主持下组建江浙联军1万5千多人,决意攻克南京,奠定东南大局。此役中,周凤岐部被委为先行军,攻打南京孝陵卫。 11月24日,联军夺占南京外围各据点的战斗打响。 25日,周部所在中路军进至马群,击毙清军统领王有宏,攻占孝陵卫,前锋抵达紫金山一线,为具有决战意义的天堡城战斗扫除了障碍,为南京光复立下大功。 12月2日,南京宣布光复,周部回驻湖州。
1916年,袁世凯帝制自为,浙江督军朱瑞(字介人,海盐人)附逆。周奋起讨袁,参加二次革命。时任宁波独立旅旅长的周凤岐协同驻省城陆军十二旅旅长童保暄、省会警察厅长夏超、嘉湖镇守使吕公望、台州镇守使张载阳等谋求浙江独立,于4月11日晚起事,围攻将军署。朱瑞闻警,仓皇出逃,旋病死于天津。 4月12日,浙江宣布独立。
朱逃走后,屈映光暂兼浙督,但屈暗中密电袁世凯,表示继续效忠,“独立”是个骗局。 5月5日,屈映光迫于群众与革命力量的声讨压力而辞职。吕公望继任都督兼省长,成立护国军政府,周凤岐被委为督府参谋长。周为人机巧,颇有手段。吕公望以下,他与张载阳等颇具影响力,为左右当时浙江局势重要力量之一。
12月,吕公望将警察厅长夏超免职,夏鼓动军警界反对。与夏超私交甚密的周凤岐首先发难,携督军署副参谋长董绍祺、师长张载阳、旅长韩绍基、宁台镇守使顾乃斌等提出辞职,杭州四处张贴反对吕公望的传单。12月26日,新任警察厅长傅其永到职,被警务厅警员殴成重伤。杭州警察相约罢岗。吕被迫于27日电黎元洪称病辞职。
1917年初,北洋政府委任皖系北洋宿将杨善德为浙江都督,齐耀珊为省长。浙省军警长官及省议会、教育总会、总商会分别集会,议决电请中央收回杨、齐任浙江军、政首脑成命。杭州各界四千余人,开公民大会,要求“浙人治浙”,一致拒绝杨善德、齐耀珊。公推蔡元培、经亨颐、章太炎、沈定一、王锡荣为代表,分赴北京、南京请愿。在这一事件中,周凤岐积极参与,起领导、策划作用。事败流亡东瀛。
1917年,府院之争事起。5月,黎元洪罢免总理段祺瑞,以张勋、倪嗣冲为首的十余省督军在徐州开会反对。安徽督军倪嗣冲首先通电宣告独立。段怂恿张勋入京调停。浙督杨善德、省长齐耀珊亦宣告浙江独立,以附和张勋为首之督军团。 6月9日,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反对段祺瑞与督军团怂恿张勋胁迫黎元洪解散国会、推翻约法之阴谋。浙江旅沪同乡会因杨善德宣布独立,附和张勋,致电杨善德,宣布叛督附逆,浙人誓不承认。在浙江护法运动中,周凤岐积极响应孙中山广东国民政府“拥护约法、恢复国会”号召,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年11月,周凤岐应前浙督蒋尊簋之邀回国,策划“宁波独立”。 11月26日前,与蒋抵甬,联合驻宁波第三旅旅长叶焕华及军政官员,宣布宁波“自主”,并通电全国。周凤岐被推为前敌司令,派兵至曹娥江驻百宫。杨善德派第一师师长童保喧进攻,渡过钱塘江,一路冲杀进犯,两军激战于曹娥江两岸。经过几个昼夜战斗,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不得已退出曹娥江防线阵地。省防军步步进犯,一路占领余姚、慈溪、宁波,宁波“自主”遂被取消。事后,北洋政府剥夺了蒋尊簋、周凤岐等勋位、勋章和军职,并通缉拿办,周凤岐经沪再返日本。
1919年,杨善德死,周凤岐回浙任浙江省警备总司令部总参议,后继潘国纲任第二师师长,从训练入手,常亲自授课下操,领导野外演习,接触上下将士,减少官兵隔阂,使士气高涨,官兵团结,一时军威大震。
1926年,北伐军起,时任浙军第三师师长的周凤岐率军起义,被授陆军一级上将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