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风气的新文化传播者汪孟邹
辛亥革命网 2013-06-09 00:00 来源:中安在线-江淮时报 作者:翁飞, 汤奇学 查看:
汪孟邹(1878—1953年),安徽省绩溪县人。他从25岁起,即献身新书业。先时于1903年在芜湖开办科学图书社,发行陈独秀主编的《安徽俗话报》。 《安徽俗话报》为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份“最开风气”报纸,是“表面普及常识、暗中鼓吹革命”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 1913年到上海创办亚东图书馆,发售新书刊。他苦心经营进步报刊,利用舆论宣传,为辛亥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海出版业中发售新书刊较多的,就是汪孟邹与其胞侄汪原放经营的亚东图书馆。汪孟邹毕生从事新书业,苦战了50个春秋,成绩卓著,为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出版家。
开办科学图书社
发行《安徽俗话报》
1903年冬,汪孟邹在芜湖长街徽州会馆隔壁租了一间有门面的房子,开设了“科学图书社”。第二年,汪孟邹经营的科学图书社着手发行 《安徽俗话报》。陈独秀创办 《安徽俗话报》始于1904年3月。这是一本革命通俗刊物,旨在开通民智,呼吁爱国救亡。
该报酝酿筹建于安庆,而实现于芜湖。汪孟邹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第二年春天 (1904光绪三十年甲辰),仲甫(独秀)来信,要到芜湖来办一个白话报,借"科学"耽搁,贴我伙食,我答应了。他便背了一个包袱,拿着一把雨伞来了”。 《安徽俗话报》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报刊之一。汪孟邹对这份“鼓吹革命”的半月刊十分关心,为了办好《安徽俗话报》,他不仅发动科学图书社的社员如章谷士、曹复生等,参与撰稿,向读者介绍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自己也曾参加编撰该刊“新闻”栏的文字。如果说,《安徽俗话报》对群众灌输革命思想、唤起皖人的革命觉醒乃至对后来的辛亥革命有所贡献的话,那么,这当中,无疑也有汪孟邹的一份汗马功劳。
《安徽俗话报》停刊后,科学图书社自身的业务活动并没有停止,但此时的科学图书社同时成了一批革命党人活动的场所。
创办亚东图书馆
出版销售新书刊
上海亚东图书馆创办于1913年。它的创办,得益于陈独秀的指引和帮助。陈独秀是个善于审时度势,富有远见卓识的人,对辛亥革命后的安徽形势乃至整个国家大势,他都不持乐观态度。一日,汪孟邹从芜湖抵安庆,他的朋友们跟他说:你应该出来“做点事”,有的说,“做知县去,一宣城,二南陵,三太平”。有的说“不如拿一个税局”。陈独秀不但不支持汪孟邹出来谋个一官半职,反而瞪着眼睛对汪说:“做什么!这里是长局吗?马上会变的。回去,回去,你还是回到芜湖,卖你的铅笔、墨水、练习簿的好”,或者“到上海去再开一个书店”。汪孟邹觉得老朋友说的话颇有见地,便跑到上海去运作。1913年春,由汪孟邹任经理的亚东图书馆在沪开张。后来,亚东图书馆在上海印刷出版了许多新书,成为五四时期传播新文化的一个重要出版阵地。
汪孟邹一辈子从事新书业,与新书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洁身自好,勤俭朴素,自奉甚薄,也从不钻营仕途。 1953年病逝于上海,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