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与莫理循
辛亥革命网 2013-03-22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马金科 查看:
本来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不过是一个土财主,两个老婆给他生了六个儿子,而他的弟弟袁保庆却一个儿子也没有,袁保中便将第四子袁世凯过继给袁保庆成为他的嗣子。袁保庆夫妇很疼爱他,带着他跟着袁甲三转战安徽攻打捻军,袁保庆因为镇压捻军有功,升为山东济南候补知府,好友马新贻既是他的好友也是他的靠山,马新贻原是袁甲三的部下,很能打仗,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袁世凯决定去投靠他。
说起马新贻会想到平江不肖生的小说《张文祥刺马案》,写的是同治九年(1870年)马新贻任两江总督后,在一次检阅队伍时被张文祥刺死,这在当时是一大奇案。慈禧命令曾国藩审理此案,判了张文祥是太平天国的余孽,凌迟挖心祭祀马新贻后了结此案。其实案情没有如此简单,是马新贻在讨伐捻军时反复无常中结下的恶果。在马新贻被刺后,袁保庆任江南盐法道,是管两淮盐务的四、五品官,同时他又结识了淮军将领吴长庆、刘铭传等,与淮系结下比较深的渊源,这一切都对袁世凯的政治生涯有着密切联系。袁世凯跟着袁保庆在南京六年虽然没有多大长进,但由于嗣父的关系,成为吴长庆的义子,学会不少官场上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本领,但在科第方面,对他来说不沾边,仍是一无所获。
19世纪80年代是袁世凯的发迹时期。1881年(光绪七年)袁世凯到山东登州投靠嗣父的好友吴长庆军中,作了一名营务处帮办,饷银30两很是可观。19世纪80年代正是新兴的日本势力渗透朝鲜的时期,朝鲜政局不稳,1882年(光绪八年)发生“壬午兵变”,朝鲜国王李熙的妻子闵妃掌握着权力,而李熙的父亲大院君李昰应乘机赶跑闵妃夺取政权。此时日本借口乱军攻击使馆决定派兵打入朝廷。李熙夫妇向清政府求援。朝鲜政局关系清朝利害,便决定派兵入朝救援,派的就是吴长庆的一支军队。在这次出兵援助中袁世凯立下军功,不仅加官位至五品,还受到朝鲜国王的接见,并协助朝鲜训练军队,这是袁世凯发迹的开始。袁世凯有两三个朝鲜妾室不是偶然的,袁克文的母亲,袁家骝的祖母就是朝鲜人。
1884年(光绪十年)在西南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之际,朝鲜又发生“甲申事变”,此时的袁世凯已在朝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知道这次事变是日本乘中国处于中法战争的困扰中,想要通过政变控制朝鲜,驱除清朝在朝鲜的势力。袁世凯与同僚果断地派兵与朝鲜军队配合驱逐了日本的入侵军,保护了朝鲜国王李熙,压制了政变势力,这是甲午战前清朝在朝鲜与日本较量的初步胜利,袁世凯的处事果断给清廷与李鸿章留下深刻印象。
日本并不甘心,他们进一步调整策略再次进犯。这时的袁世凯已能够直接与李鸿章沟通,吴长庆调回辽东,他的庆字营主力转由袁世凯率领。已经是三品官员负责镇守朝鲜的袁世凯还是一个不到30岁的青年人,直到1894年(光绪二十年)朝鲜东学道起义,形势日趋紧张,袁世凯请假回国,在朝鲜的12年才告一段落。中日甲午战后的袁世凯被任命训练新式军队,在天津小站训练了7250名新军,仿照德国的训练方法。
袁世凯所训练的军队在后来成为他的政治资本,并成为北洋军阀的基础。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后的袁世凯不仅将光绪恩赐的兵部侍郎(相当副部),经慈禧之手成为实职,而且还荣升为直隶总督。在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后清朝实行“新政”时,他提出设立“练兵处”、“巡警营”,使中国在官方军队与治安警察的设置上都表现出超人的新眼光。以后在敦促清廷退位,给予清皇室优惠待遇上;在逼退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上,他均表现出特有的权势和影响,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强人非袁莫属,“中华民国”第一届大总统的桂冠就戴在了袁世凯的头上。他的身边有众多的中国、外国顾问,像美国的古德诺博士、英国的驻华大使朱尔典等,都在他的周围出谋划策,最为突出的是澳大利亚的莫理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