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双烈刘之良、刘之堂传略
辛亥革命网 2013-02-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平贵 查看:
刘之良﹙1883年—1913年﹚,又名刘少良,其弟刘之堂﹙1885年—1913年﹚,又名刘少堂,安徽巢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籍内蒙古,远祖系北方匈奴刘猛后裔刘路独孤部落,后归附鲜卑,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复姓独孤氏一部进驻中原,改为刘姓,是当时八大贵姓之一。据台湾《珞珈山》杂志和巢县刘氏宗谱,巢县一世先祖“火弥赤公”于元朝初期率军由赣入皖驻巢,世代多为武职,其父为15代,清光绪年间任巢县东、西炮营统领。刘之良、刘之堂为16代,在众兄弟中属昆仲,自幼秉承家风,习文尚武,少有才华。自古将门出英杰,兄弟俩文韬武略兼备,刀剑弓矢娴熟,擅长飞镖、飞石,十步开外,十发十中,时人赞其兄飞镖如流光闪电,其弟飞石似流星赶月。
刘之良为晚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举人,光绪、宣统年间任天长知县、泗州知州,为官清正,忧国恤民。在任天长知县期间,多次下乡慰留灾民种桑养蚕,预发桑蚕银,以蚕丝分年还银,促进了天长近代蚕丝业的发展,在皖北领先。他目睹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和朝廷腐败无能,遂秘密参加光复会反清活动,与徐锡麟、秋瑾等人结为盟友,曾出卖东炮营的田地资助创办大通学堂,参与徐锡麟、秋瑾密议皖浙起义,约定徐在安庆起义,秋在绍兴起义,成功后会攻南京,他在巢县、天长、泗州等地发动会党人士策应。后升泗州知州,接印不久,1907年7月徐锡麟在安徽省城安庆发动起义失败,惨遭剖腹挖心处死,数日后秋瑾在绍兴牺牲。清朝廷严查皖浙官场会党人物,遂愤然离职,回到家乡巢县与弟开办学堂,传播先进的西方科学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其弟刘之堂为武举人,在其兄衙署担任幕宾,为得力助手,主要从事会党联络和保护商旅等事务。武功高强,膂力过人,曾参加南京比武获胜,在皖江一带甚有名气。他奉兄命联络会党人士和保护商旅,常在皖浙陆路宣广道上行走,有一次在广德界牌关力敌强盗十多人,击伤头领,事后给钱疗伤,威服群寇。此后,这伙人不敢滋扰天长、巢县商旅。经常赴绍兴出入于徐、秋门庭,徐、秋事发,清朝廷严查官场会党人物,遵兄命先期回巢避险,并替兄筹办学堂。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在南京成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为避免战争,经南北和议,袁世凯承诺实行民主共和的前提下,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但袁世凯窃据民国总统后,欲复辟称帝。刘之良、刘之堂兄弟俩响应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号召,开展集会和游行活动,声讨袁世凯复辟称帝,还揭露袁氏走狗、军阀县长王锡山贪污腐败罪行。由于宅院花台埋藏炸弹被奸细告发,1913年王锡山带兵搜捕,挖出炸弹,遂以“乱党”罪将刘之良、刘之堂押解省城安庆受审。兄弟俩苦熬种种酷刑(烧红的铁练、铁鞋),周身上下被折磨年体无完肤,双腿膝下露骨,坚贞不屈,痛斥袁世凯祸国殃民,大义凛然。受审时,其兄抗辩“反对帝制,追求共和,何罪之有?”还说:“花台炸弹乃辛亥年朋友存放,弟不知情,我一人承责。”意在为弟开脱。其时,巢县士绅多人曾联名具保,其妻及亲友多人来安庆营救,但安徽督军倪嗣冲素有“屠夫将军”之称,系袁世凯亲信爪牙、帝制派干将,被封为一等公爵,邀功图宠,亲批斩决。临刑前,其兄在血衣上用手指血书“忠义传家”四字家训作为遗书,其弟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人视死如归。行刑那天,天空阴云密布,刑场戒备森严,只让刘之良妻一人送别。其妻跪行近前,铺下白布,伏地大恸,刘之良对妻子说:“今永别,尔一定要珍重,扶儿成人,忠义传家。”刘之堂对嫂子说:“嫂子珍重,弟随兄去矣,来生还做刘家好儿男。”刘之良时年30岁,刘之堂时年28岁。据说,两人被斩后,颈项血喷如虹,身体立而不倒,有时人谓之烈士英灵不泯,忠魂浩气长存。其妻在收殓时见丈夫血衣上有“忠义传家”四字血书,遂收藏。后来,这血衣演绎出颇为感人的血衣袭仇故事。
兄弟俩殉难后,巢县爆发声势浩大的学潮运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抗议反动官府残杀忠良,有时人作《哀南巢》一文贴遍大街小巷,其中有“三木频加,惨痛刘郎之血”等语(在《巢县人民革命斗争史》第一章有相关记述),沉痛哀悼兄弟俩壮烈就义。1914年,王锡山离任去东门外水码头乘船时,数百民众聚集水码头烧纸钱、抛秽物,其妻在众亲友护拥下挡道拦住王的官轿,扯开轿帘,将备好的一团血衣抛出,击中王的头部,成为轰动一时的“许氏血衣击敌,替夫报仇雪恨”故事。王锡山归家不久得怪病死亡,袁世凯在举国声讨中惊恐得病死亡,倪嗣冲也因民怨下台得精神分裂症死亡。可谓是恶人终无好下场,天理昭昭,报应不爽。此后,其妻和亲友及弟子多人迎奉兄弟俩灵柩归葬故里巢县东炮营祖坟,立碑奠祭。反袁复辟斗争和北伐战争胜利,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巢县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隆重公祭辛亥革命烈士。刘之良,刘之堂被后世人们誉为“辛亥巢县刘氏一门双烈”,得家乡民众尊崇,在刘氏族人聚居地东炮营、西炮营和东门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成为族人美谈和传世佳话。
值此辛亥百年纪念之际,笔者以刘之良嫡孙身份,以史料为依据,考证相支撑,传说作线索,择其精华,撰写辛亥双烈刘之良、刘之堂传略。待《巢县人民革命斗争史》第一章提到的《哀南巢》悼文找到以后,再分别撰写较为详尽的刘之良、刘之堂传记。
注:作者刘平贵,安徽巢湖人,辛亥革命后裔,辛亥后裔(陕西)联谊会副秘书长,中共党员,退休干部,陕西省水文局原副局长、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