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志士陈涌波(2)

辛亥革命网 2012-12-26 00:00 来源:汕头特区报 作者:陈楚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陈涌波,又名陈静山。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革命党人黄乃裳、许雪秋、何子渊等人在汕秘密联络各地“三合会”,后被推为黄冈“三合会”

  发动黄冈起义

  黄冈起义,又称“丁未黄冈起义”,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同盟会在饶平黄冈镇发动的反清起义。

黄冈起义誓师地点

  起义时间原定于5月25日。但在21日,适逢城里演戏,防兵看戏,胡作非为,调戏妇女,捕去出面干涉的黄冈三合会成员邱保、张善,并拟搜查泰兴杂货店总机关,激起民众极大的义愤。在清潮州总兵黄金福派兵到黄冈搜捕革命志士的紧急情况下,陈涌波、余既成根据形势的发展,为争取主动,决定乘机举行起义。22日(农历丁未年四月十一)晚7时,革命党人千余人在连厝坟埔集中,辫嵌红布,袖镶红布,臂戴鹰球白袖章,以为记号。9时,誓师分四路攻打黄冈城。陈涌波任前锋,率起义军主力由北门入击,攻城内协署。清兵据守北门,死力抵抗。当夜天降大雨,起义军所用枪药多属土制,受雨淋湿不能射击,情况恶化。陈涌波等当机立断,命令纵火焚烧协署左侧昭忠祠,以寒敌心。在熊熊火光中,陈涌波擎大旗,率众冲入协署,捉获巡防营哨官蔡河宗、都司隆启,清兵遂降。柘林司巡检王绳武和城守把总许登科被伏诛,黄冈全城光复。次日,起义者在旧都司衙门成立军政府,推陈涌波为司令,余既成、张跃为副司令,以“广东国民军大都督孙(指孙中山)”或“大明都督府孙”名义布告安民。起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因此深受群众拥护,附近贫民纷纷参加义军,队伍很快发展到五六千人。

  清朝官方得知黄冈起义的消息,粤督周馥电责潮州镇总兵黄金福出兵,并派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所部防勇来援;又促闽浙总督松寿拨队防堵,企图将起义军全数扼杀。24日,陈涌波派张亦麟等率领起义军开赴汫州迎敌,初战失利。陈涌波原拟进攻潮州,获悉汫州失利即回师驰援,终因左右受敌,伤亡数十人,退守下园村。27日,陈涌波、余既成等决定保存实力,解散义军,众人由海道逃脱。28日,清军进入黄冈,搜获陈余等遗落的党人名册,按名逮捕,惨杀200余人。东灶乡民因曾为起义军煮粥,被黄金福用炮轰击,死伤无数。

  黄冈起义,在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对丁未黄冈起义的历史地位及功绩作了精辟的概括“此次死难之同志皆隶同盟会之干部也。所以然者,倘无此次烈士轰轰烈烈足丧满虏之胆之善因,焉有辛亥武昌胜利之义师,一举而鄂督瑞澂入军舰之美果也。”

  光复南澳

  黄冈起义失败后,陈涌波等人取道厦门赴港转新加坡,同许雪秋谒见孙中山。不久,奉孙中山之命与许雪秋潜回海丰汕尾,援惠州起义,失败后又避居泰国。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辛亥革命成功。在海外的陈涌波偕同许雪秋、陈芸生等40多位革命志士受命从泰国返回潮汕。陈涌波返汕后组织南路进行军,在汕头旧道署设立司令部,任司令,主持军事,组织民军,加紧训练,以备北伐。此间有一段“光复南澳”的史实。

  据《南澳县志》记载:“逊帝宣饶三年秋,湖北革命军起,各省响应。澳镇莫善积、同知徐得葆、巡检张金鉴及左右两营将弁,咸以岛上消息不灵,主张固守封疆,不可妄动……嗣闻潮汕自称司令者十三人,共有民军数万,扬言要渡海光复南澳。官绅即筹商自卫方策,并推绅耆康作铭、傅从龙等赴汕向各司令联络,请停进兵南澳。则澳人自行反正,复成立青年会中和社、保安会,协同官厅维持地方……十月,复有民军司令陈涌波,自黄冈率二百余人,抵隆澳登陆。遣澳人许南英,就莫镇先容,谓此来为协保澳疆,非有野心。莫镇信之,逐许驻扎城外。殊涌波乘其不备,突带所部,经入镇署。莫镇仓猝避于民家,秩序骤乱,地方团队竭力抵抗,涌波势蹙,撤回黄冈,兵祸顿息。而徐同知、张巡检皆于此时弃官回籍。”

  陈涌波率军入南澳,虽被受蒙蔽的民团围困,只留3天就走了。但是,他们一举赶跑了驻南澳之清军官兵,最后结束封建制度,自此由澳民自治。隔年,广东省都督府通令,设各县临时县议会;改各县民政长为县知事。改南澳厅为南澳县,并派俞文炳担任南澳县首任知事。

  就义盐埕头

  鉴于其时潮汕局势混乱,“潮汕十三司令”各自为政,民国元年(1912)1月,时任广东军政府代都督的陈炯明任命澄海人陈宏萼为潮州安抚使,前往潮汕地区整肃民军。陈宏萼率李济民的两营新军到汕头,并对汕头原驻军进行改编,组成一支混成旅,委任孙丹崖为第一标统,陈涌波为第二标统,何子因为第三标统。后因驻守惠州的林激真要进袭汕头,陈宏萼闻讯而逃。

  同年3月30日,陈炯明委任前清巡防营统领吴祥达为潮梅绥靖处督办,率兵六、七营乘英国军舰抵达汕头,清理民军并缴械。解甲后的陈涌波等人复往香港。

  在香港期间,陈涌波接受革命党人柯斗南、高绳芝派遣与许雪秋再次来汕,仍住汕头旧道署,后遭遇吴祥达率部包围袭击。6月18日深夜,陈涌波同许雪秋被杀于汕头盐埕头(清末民初称为虎地,犯人执行死刑的刑场,也就是今天的民权路一带),年仅30岁,上演了潮汕近代革命史上惨痛的一幕。

  事后吴祥达电告陈炯明,诬称陈涌波、许雪秋等人“纵兵祸民”,故“不得已诛之”。惨案发生后,许多革命党人为陈涌波、许雪秋他们鸣不平,要求胡汉民和陈炯明惩办吴祥达,但胡汉民、陈炯明却不予理睬,听任吴祥达逍遥法外,故其时在民间有“革命成功,革命党人死” 歌谣流传着。

  民国十三年(1924)12月,孙中山谕中执委褒扬黄冈起义烈士批令,追认陈涌波等人为革命烈士。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