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元冲与《孙文主义总论》
辛亥革命网 2012-10-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从上清宫再登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就会来到明霞洞景区。明霞洞,由巨石迭架而成。进入明霞洞,迎面就会看到石壁上的“霞朱半天”四个字,也有人念作“天半朱霞”;意指朝霞映红了半边天。站在这里看天,只能看到一半天,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五彩云霞映红层峦群峰,景色异常壮美。这一景观被列入“崂山著名十二风景”,称 “明霞散绮”。 在巨石之右,草书,刻石上的“霞朱半天”四个大字为国民党元老邵元冲所题书。
邵元冲1933年游崂山留有题刻“涵虚凝翠”。在太清宫三官殿后,字径60厘米。还有.题刻“空潭泻春”。镌刻在观瀑亭下路旁,1933年邵元冲书。
邵元冲(1890—1936),字翼如,绍兴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秀才。三十二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同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09)举拔贡。二年,考取法官,任江苏省镇江地方审判厅厅长。三年,东渡日本留学。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任上海《民国新闻》总编辑。1913年7月,赴江西湖口,参加讨袁(世凯)之役,失败后亡命日本。1914年,加入孙中山创立的中华革命党,任《国民》杂志编辑。后任中华革命军绍兴司令官,在上海参与讨袁的肇和兵舰起义。1916年,在山东淮县参与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再遭失败。1917年,在广州被任命为大元帅府机要秘书,代行秘书长职务。1919年冬,赴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后奉孙中山命视察海外国民党的工作,游历美、英、法等国。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不久补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5月,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后任政治部代主任。因教学脱离实际,引起师生不满,被撤换。同年11月,随孙中山北上,任机要主任秘书。到北京后,兼任《民国日报》社社长。1925年11月,和邹鲁、谢持等在北京西山召开“西山会议”,公开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6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大”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受书面警告处分。3月,西山会议派又在上海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5月,南下广州,任国民党中央青年部部长。1927年初,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占浙江后,任浙江省政治分会委员兼杭州市市长,因挪用公款引起市民指责,被迫辞职。1928年初,任广州政治分会秘书长。4月,到上海创办《建国》周刊,迁南京改为月刊,任社长,进行反共反马列主义宣传。1929年3月,国民党召开“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930年以后,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兼任立法院代理院长。国民党“四大”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兼任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1935年春,因对日外交问题与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兼行政院长汪精卫发生矛盾,辞去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后游历陕、甘、宁、青、绥、晋等省,著成《西北揽胜》一书。1935年12月,国民党召开“五大”,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36年12月初,应蒋介石电召去西安,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时,从京西招待所跳窗逃跑,被士兵开枪击伤,两天后死于医院。著有《各国革命史略》、《孙文主义总论》、《邵元冲日记》等。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