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早期的民主革命生涯

辛亥革命网 2012-10-11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凌龙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少年柳亚子因科举考试而上县城,由此遇上了引路人陈去病、金松岑。柳亚子之子柳无忌教授回忆道:“从他一生看来,我父亲1902年吴江与苏州之

  柳亚子与陈去病(字巢南)是同乡,都是吴江人,结为忘年交后一起成为杰出的风云人物。

  少年柳亚子因科举考试而上县城,由此遇上了引路人陈去病、金松岑。柳亚子之子柳无忌教授回忆道:“从他一生看来,我父亲1902年吴江与苏州之行的收获,比得到一名秀才更为重要的,是当时他所交结的两位朋友——陈巢南与金松岑。”

  这场难得的人生际遇,使柳亚子由此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

  1903年柳亚子来到上海,入爱国学社。结识了蔡元培、章太炎等大师,更结交了与他同龄的“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邹容《革命军》出版,柳亚子鼎力相助。《革命军》出版后,邹容赠扇面酬谢资助者,其中赠给柳亚子的扇面上题书“中国少年之少年”,而柳亚子随即也以“革命军中马前卒”自称。这一年他17岁。

  1906年初,血气方刚的柳亚子单枪匹马闯荡上海滩。期间结识了刚从日本归国的同盟会会员高天梅等。经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进入了高所筹办的健行公学。又经蔡元培介绍参加了光复会。由此成为一名不多见的“双料革命党人”。这一年柳亚子20岁。

  在健行公学中,柳亚子以《复报》作革命阵地。《复报》原是柳亚子在同里自办的一报油印小报。根据形势需要,改为铅印半月刊,托人到东京印刷后寄回上海秘密发行。值得注意的是,改版后第3期起,“复报”刊名用反文书写,明显寄寓“反清光复”之意。为了与改良派论战,《复报》以“发扬民族主义,传播革命思潮”为己任,揭穿立宪骗局,点破君主迷信,有力地配合了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宣传民众,柳亚子不仅编辑,更动手撰写了大量“文字有灵”的白话诗文,以期“鼓动一世的风潮”。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传来,兴奋不已的柳亚子又与朱少屏等人迅速创办了《警报》,专门报道革命战绩,即时助推光复波澜。

  1909年11月,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成立。南社的发起人是柳亚子、陈去病和高天梅等,其中担当中坚重任的是年仅23岁的柳亚子。

  知名史料家郑逸梅在《南社丛谈》前言中写道:“当时柳亚子、陈巢南、高天梅等同盟会员,登高一呼,众山响应,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民族革命旗帜下的文学社团——南社。”南社成立于同盟会之后、辛亥革命前夕。它是“文”的同盟会,是思想阵营的同盟会。南社之于革命的贡献,柳亚子曾用一句话加以总结:“南社反清成功以后,还有反袁的一幕。”南社誓将反清,反袁的斗争进行到底。

  如下一组粗略统计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科举废除后,南社社员中搞新学的人数占60%以上。如马叙伦、夏丏尊。

  辛亥革命前后三年间全国报刊有500多家,百分之七八十由南社成员掌握;南社社员中直接参与办报者(总编、编辑、记者)近30%。如于右任、叶楚伧、邵力子、成舍我、邵飘萍、林白水。

  辛亥革命前夕南社社员228名,三分之一是同盟会会员。许多辛亥风云人物出自南社或与南社有关。如黄兴、宋教仁、陈其美、陈布雷、戴季陶、陈去病、柳亚子。

  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后妄图称帝,当时南社社员已增至800余人,但随袁的仅20人,不足百分之三。

  先后加入南社的社员约1180人,加上新南社和各分社社员,总数达3000人,几乎囊括了当时大半个中国知识分子精英。这中间,如雷贯耳的名字比比皆是。难怪柳亚子这位南社主帅1936年在回顾总结南社时,不禁喜形于色。他在写给南社社员、著名报人曹聚仁的一封公开信中,以诗人的豪情抒发道:“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南社之天下!”

  南社对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贡献不言而喻。

  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柳亚子到总统府担任骈文秘书。但仅三天,柳亚子就离开总统府移家上海,出任《天铎报》主笔,以文字作刀枪,以“青兕”为笔名,接连发表了20来篇“骂袁”文章。在《感事》一诗中,诗人写道:“功名自昔羞屠狗,人物于今笑沐猴。”明眼人一眼就可看出沐猴而冠者是指袁世凯。这些嬉笑怒骂的诗文,虽然未能阻止袁世凯坐享胜利成果,但让世人在欢呼声中留一分清醒,也让革命者存一分戒心。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积极北伐。柳亚子闻讯,甚为欢欣。1924年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实行新三民主义,柳亚子以老同盟会会员的资格参加了国民党。1923年,柳亚子与同仁在上海成立“新南社”,旨在推动新文化运动,成为“五四”后蔚为壮观的“新”字号报刊中的一员。

  1924年代表诗作《空言》发表,标志着柳亚子已倾向于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他声明“能持主义融科学,独拜弥天马克思。”

  1926年柳亚子初见毛泽东,即认定毛是中国的列宁,将担当起建立新中国的伟业。柳亚子在诗中写道:“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两列宁:指孙中山、毛泽东)。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