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军副总司令袁家声

辛亥革命网 2013-08-22 00:00 来源:安徽网络文化平台 作者:简简单单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袁家声(1878-1960),字树臣,号子金,安徽寿县人,陆军少将。清光绪四年(1878)生,11岁入乡塾馆,读书四年,因家境贫寒辍学。 20 岁时,父亲行医

  袁家声(1878-1960),字树臣,号子金,安徽寿县人,陆军少将。清光绪四年(1878)生,11岁入乡塾馆,读书四年,因家境贫寒辍学。 20 岁时,父亲行医收入增加,遂又继续求学。光绪三十年(1904),在乡间设塾馆教书,曾考中秀才。因清廷腐败,外侮频至,常与同乡柏文蔚、张汇滔等谈论时事,阅读新书,并与李兰斋、常藩侯等创办芍西学堂两年多。

  清咸丰九年(1959)状元出身的政治家、学者孙家鼐,因两任管学大臣,主办“维新变法”失败后硕果仅存的京师大学堂,而号为天下文官之主,世称“寿州相国”。戊戌后,他惹恼西太后,称病乞休,回乡后于四顶山麓修葺“青琅轩馆”,招子弟讲学,陈独秀、柏文蔚、袁家声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叱诧风云的皖籍才俊也随往听学受业。光绪卅一年(1905)二月,陈独秀与寿县人柏文蔚、常恒芳等在芜湖建立了以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以反清为宗旨的革命组织“岳王会”,陈独秀任会长,这是安徽境内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同年冬,“岳王会” 在南京、安庆设分部,柏文蔚、常恒芳分别任分会长。寿县人袁家声、石德宽等许多皖西志士也先后加入“岳王会”。 光绪卅二年(1906),袁家声、方绍舟、张江滔等一道加入同盟会,成为安徽省早期同盟会秘密会员之一。

  光绪三十四年(1908),因感知识不足,难敷报国之需,遂前往芜湖考入徽州师范学校,未久,投笔从戎,与常恒芳等结伴,到安庆考入安徽炮兵弁目学堂。在炮兵弁目学堂,袁家声创立了“慰心会”组织,以联络革命同志。同年,经吴旸谷介绍,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有人向督练公所总办宋芳宾告密,说袁家声与吴旸谷等“谋为不轨”,袁家声和吴旸谷等受到“即日驱逐出境,不准逗留”的处分。袁受逐后,回到寿县芍西避难。宣统元年(1909 年),经常藩侯介绍,先受教于怀远县萃华学堂,后受聘于乐群学堂任管理兼体育教员,宣统三年(1911)初返回芍西。

  袁家声回乡后,接到上海同盟会总机关指示,要其到安庆做筹备工作,以响应广州起义。袁到安庆,设立皖北旅学生寄宿宿舍作为机关,开展活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袁又回到芍西,与张汇滔、张纶等密议,欲利用“信义会”为基础,乘四顶山庙会之机,组织武装起义,因事泄而中止。

  宣统三年(1911)十月,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淮上革命党人欣喜万分,袁家声接受密令,筹划淮上起义。他扮作商人,潜入寿县城,召集寿县、凤台的郑养源、张树之等同志开会,经密议,决定农历九月十五日在寿县举义。是时,清军步骑炮兵共计六百余人,分驻城内外,戒备森严。起义布署是:以萧良璞、李家锐、李子久等率三百人,扮作农民,陆续至农会,预备攻击州署;廖海粟、廖传炤、王绍久率二百人,预备攻清军马营及游击署;张少山率100 人,预备攻关帝庙巡防营;李鸿勋、杨延璞、韩广生率三十人,分布城中,毁坏进军路线上的一切障碍物;袁家声、郭行健、孙传轩、张汇滔率农会机关,编为总预备队,拟于夜间开南城门,接应各路会攻队伍。15日夜十时许,王庆云、王体乾率乡团大队到达城外,城内预备队已将南城门打开,接应乡团大队攻入总兵署。总兵见大势已去,知不可敌,弃城逃走,城内各衙署军队尽皆投顺。寿州光复后,起义军接收文武各衙门及军械装备,起义军装备得到补充,十一月十六日淮上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寿县成立,辖步兵十八营、马队一营、炮队二营,全军二万余人,王庆云被推为总司令,袁家声、张汇滔、张纶为副总司令,袁家声兼任第一路军统领。

  宣统三年(1911)冬,江浙联军攻南京,清江南提督张勋率部沿津浦铁路北遁,淮上军副总司令袁家声率部阻截,伏兵小南山。

  淮上军经扩充改编后,兵分三路,挺进江淮各地,席卷二十一个州县,出击清军。袁家声率杨穗九、岳相如等沿淮而下,先后光复凤台、怀远,在怀远收降清军溃兵数百人,枪械俱全,声威大振,即将司令部设于怀远,以负责淮河下游的军事责任,并防守津浦铁路。十月十三日,袁家声率军向蚌埠进军,遭张勋之安武军顽强抵抗,是夜风高月黑,敌我枪炮互射,混战一夜。至天明,蚌埠守军伤亡惨重,守将张勋弃城潜逃,蚌埠遂被淮上军攻克。此役,淮上军也遭受重大伤亡,营长廖璞纯,队官朱广凤、李允爵等百余人战死。十月二十五日,袁家声率部回师,助攻颍上。颍上位于凤台县西淮河北岸,城内约有守军一个大队,由张汇滔率淮上军二个步队、二个炮队攻打。颍上城虽小,但坚固。张汇滔指挥从下午四时战至入夜,城仍未攻克,且伤亡数人,退城外六里许安营。是时,袁家声率军赶到,张汇滔重整旗鼓,会同袁部,于夜十二时再次攻城。两军相会,火力猛增,震天动地,淮上军由西门登云梯入城,直扑县衙。颍上县令出北门潜逃,守军一个大队,除战死外,俱降,颍上遂光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