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深为孙中山所器重的“林大将军”
辛亥革命网 2013-08-20 00:0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林伟功 查看:
林文(1887—1911年),初名时塽,字广尘,号南散。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光绪十三年生。祖父鸿年,状元及第。林文少年丧母,由姐抚育长大。二十七年随父林晸官浙,进学堂读书,他聪慧有志,曾以“进为诸葛,退渊明”自许。不久,父逝。三十一年(1905年),林文由姐帮助东渡日本,入成城学校学习,不久转入日本大学法科,专攻国际公法,与林觉民、林尹民过从甚密,且以激进知名,时称“三林”。
林文目睹清政府丧权辱国,民族危机严重,在孙中山影响下,决心“舍身以拯危亡”,加入同盟会。随后担任同盟会十四支部长(福建分会会长)、《民报》经理。多次参加同盟会发动和领导的武装起义,往来于香港、南洋,广泛开展联络工作,深为孙中山所器重,被誉为“林大将军”。
宣统二年(1910年),林文参加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返回东京。次年春,他病中忽接黄兴、赵声来信说“事大有可为,请偕同志来”,便立即联络福建籍同盟会同志三十余人陆续回国,并先后派林觉民、李恢返闽联络同盟会人员赴粤参加广州举义。他决心“担任革命军中的前锋,长驱扫穴,以光复神州”。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4月23日)晚潜入广州,部署起义。
当时广州因发生温生才行刺广州将军孚琦,清廷对革命党人防范严密,同时革命队伍又有内奸潜伏,起义前夕走漏消息,形势恶化。已到广州的革命党人见起义队伍尚未集中,军款又未运到,有的主张退却,有的主张改期,唯有林文与喻培伦主战最力。林文分析当时形势,认为“不但不能改期,且须速发,方可制人。”并代表福建全体同志,坚决主张立即起义。黄兴一向器重林文,遂当机立断,决定立即起义。
农历三月二十九日(4月27日)下午4时,黄兴集合队伍作简要动员,即率起义军130人,臂缠白布,脚穿胶鞋,整装待发。5点半左右,黄兴亲率百余人,从小东营出发。林文左执号筒,右夹小枪,身怀炸弹,腰披短剑,同黄兴在前指挥。顿时,林文鸣螺号,起义军向两广总督署发起总攻。黄兴、林文冲锋在最前。当逼近总督署时,将几名值班卫兵和管带金振邦当即击毙。冲入督府,见两广总督张鸣岐已逃走。黄兴、林文未搜到张鸣岐,便奋击而出,至东辕门外,与赶来镇压的清军水师提督李准部相遇,双方激烈交战。冲在前头的林文因听赵声说过李准部下有许多自己人,便向李准部队高呼:“同胞们,我等皆汉人,当同心戮力,共除异族,恢复汉疆,不宜自相残杀。”话音未落,头部中弹牺牲,时年仅25岁。四月初四(5月2日)革命党人潘达微把他遗体葬于黄花岗。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他列首名,并被推为“黄花岗福建十杰”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