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诱然:杀身成仁的“土秀才”

辛亥革命网 2013-08-15 00:00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徐子健 管静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他是“未进考的土秀才”,才华横溢,儒雅谦卑;他是“淮上军”军统,治军严谨,作战勇猛;他还曾是泗县县长,清廉公正,颇得民心。他就

  他是“未进考的土秀才”,才华横溢,儒雅谦卑;他是“淮上军”军统,治军严谨,作战勇猛;他还曾是泗县县长,清廉公正,颇得民心。他就是长丰县人李诱然。

     那愁云惨淡、雨幕低垂的年代,是李诱然这般铁骨铮铮的革命者,将鲜血化为火焰,点燃民众,照亮了灰暗的时代图景。奔走革命、不畏牺牲的精神,穿透历史书架上蒙尘的排排故纸,鼓舞着百年之隔的后来人......

     儒雅董事乐善好施

     在李诱然的家乡长丰县黄山乡,乡里理事会对下要代乡绅父老执行权力,对上要站在地方利益的角度与官府打交道。因为如此,它的负责人必须能力很强,又要了解乡情民性、颇具声望,李诱然的父亲李永就是乡里理事会的董事。

     有这样一个颇有见识、通达事理的父亲,使得李诱然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将年幼的李诱然带到家设的塾馆上学。五兄弟之中,李诱然排行第二,他十分聪明,并且非常喜欢读书,经常不用父亲督促自己找书来读,好学不倦。

     年仅13岁,还稚气未脱的李诱然就已经能够将四书五经稔熟于胸,写诗作文不在话下。这样优秀的儿子让父亲李永感到十分的自豪,乡里人也都称赞茂询为“未进考的土秀才”。

     然而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没过多久,父亲的病故,让李诱然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他不仅要同兄弟们担负起照料这个家的责任,更要走出家门去实现抱负。此后,李诱然代替父亲下私塾馆,在家教书。课余时间,又接任父亲在乡里理事会的工作。

     渐渐长大的李诱然养成了儒雅、谦恭的好品性。虽然李家在当地称得上是富裕之家,可是李诱然从不以此炫耀,遇到里中的人有所求见的,一定能够亲出迎送,礼貌待人。他又乐善好施,左邻右舍有什么困难,总是会主动帮助。一次,得知乡里族人李恒玉的耕牛在寒冬冻死,面临开春无法耕地的窘境,茂询不惜重金帮助他买了一头牛,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在家教书前后,李诱然已经广泛结交了寿州、凤台、合肥等地的革命志士。李诱然被这些有识之士上下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所感动,自己也加入了同盟会。当时革命党人如柏文蔚、张孟介、袁家声、王庆云等人都是他家中常客。

     王庆云与李诱然是同乡,二人相处甚密。1909年安徽成立咨议局,秀才出身的王庆云被推为省议员。他在省城(今安庆市)开会时向安徽巡抚朱家宝进言,取得回家乡“组织团防局,剿抚互用,以资震慑”的资格。已秘密加入同盟会的他居然还从朱家宝那里领到700支毛瑟枪。

     于是王庆云回到家乡,在曹庵设立团防局,又在各村下设联庄会作为团房局的基础。李诱然教书之余,便每天往返数十里,与王庆云一同下到各村庄中去发展联庄会员。

     一次发展联庄会员时,李诱然为群众支持革命的热情所感动,回到家中挥毫写下一联:“千寨绕人过,万山迎我笑。”春节时张贴在门上。不久,揭去上联,仅留下联用以暗示: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发动群众从事革命,成功必将指日可待。

     已是乡里有名董事的李诱然组织能力突出,加之他平易近人乐善好施的声名早已传播在外,因此里中的乡亲们都十分支持李诱然的工作。在各联庄会队联合为联防局时,他众望所归,被推选为局总,分管后勤工作。此后李诱然常在团防局与王庆云、张汇滔、袁家声等酝酿反清起义事宜。

     乔装潜入光复寿州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寿州,清廷刚上任的寿州总兵闻风而逃。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群情振奋。

     寿州革命党人也在积极准备发动起义,光复寿州响应,革命党人联席会召开,凤台、定远、怀远、凤阳等县都有代表参加,决定组织起义,约定于11月4日(农历九月十四日)武装夺取寿州城。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