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灭“恩”的徐锡麟(2)
辛亥革命网 2013-08-14 00:00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徐子健 管静 查看:
为了培育革命人才,徐锡麟在绍兴创办了新式的“热忱学堂”。他每天步行20余里去教学生们持枪操、又聘教习授军乐,一时间学生中俨然有军队气象。这派景象惊动了当地的封建士绅,他们四处放风,告发徐锡麟搞反清宣传。
1904年冬,绍兴知府解除了徐锡麟绍兴府学堂副监督的职务,悉心经营的“特别书店”也被迫关闭。并且在徐父眼中,儿子的一系列行为都是完全越轨的,为了免受牵连,父亲要与徐锡麟分家,父子决裂。
革命者的意志,决不会为暂时的失意所挫。1905年1月,徐锡麟人生中重要的时刻到来,一趟上海之行,让他的革命生涯掀开了新的一页。
革命思潮高涨的上海,群英荟萃。仁人志士们在这里创学堂、编报纸,举行集会、发表演说。徐一抵达上海,就立即去探望蔡元培,陶成章恰巧也在。相见之后,二人向他介绍了全国革命形势和光复会的性质宗旨。徐听后十分激动,当即向二人表明了自己反清的革命决心,高兴地加入了光复会,并为自己起了个别号,叫“光汉子”。
自此,他成为一个有组织、有宗旨、有目标的革命党人了。
3
回到绍兴后,徐锡麟一面创办了大通学堂,培养革命力量;一面日夜思量“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之法。最初,他想的是筹款捐官赴日本学习陆军。不料捐官道台赴日后却遭百般刁难。眼见留学不成,徐深感国难当头不容坐等,遂转而归国求官。
徐锡麟有个表伯俞廉三,曾做过湖南巡抚。徐就是通过这个表伯向浙江巡抚寿山纳贿白银三千,纳粟捐官的。1906年7月初,徐回国后到湖北汉口,先见俞廉三,考虑引见后的分发去向问题。这时得知,新到任不久的安徽巡抚恩铭,既是寿山的连襟,又是俞廉三在山西任上时的门生,加之安徽又为中江战略要地,他们便决计改谋分发安徽。
怀揣寿山与俞廉三的两封引荐信,徐锡麟前去拜见恩铭。由于这非比寻常的关系,不久他就被任为陆军小学堂会办。然而这小学堂里多是十几岁的青年,年幼无知、不易策动。他虽心里极不乐意,表面却毫未流露,仍勤恳工作,未曾松懈。他的言行逐渐打消了一些恩铭对他,一个曾留日的“嫌疑人员”的疑忌。
恰俞廉三又写信给恩铭,称徐有才,务加重用。“门生正拟重用之,毋劳老师悬念”恩铭给俞廉三复信道。
1907年初,徐果然被提拔为巡警学堂会办兼巡警处会办。这巡警学堂设在安庆城内东陂隅百花亭,它是1906年清廷诏令各省办巡警学堂时创办的,是清政府专门培训巡警骨干的场所。参训学员每人都发九响毛瑟枪一支,毕业后大都分配到全省各地充当警官。
徐到任后,白天亲自督课,向学生宣传爱国思想,出操训话,言辞激烈,风雨无阻。夜晚则常设酒宴请各兵营官兵,从中联络革命力量。尽管徐锡麟处事谨慎,仍有阴险之人窥探其行踪并报告恩铭。面对恩铭的试探考验,徐表现镇定、神色从容,恩铭也就不再怀疑于他。
1907年的清明节,绍兴的大禹陵内正召开着光复会皖、浙两省起义会党首领的秘密会议。会上决定组建光复军,推举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为协领。会上定于1907年7月8日乘安庆巡警学堂举行学生毕业典礼的时机,由徐率光复军起义,占领安庆城。浙江义军由秋瑾负责,同时起义,攻占杭州,进而两军会合,夺取南京。继而又对光复军做了详细的编组和规划。
有人匆匆拿来一只公鸡,拧断鸡颈,他们以血酒起誓,誓死革命。
4
不知是闻风察觉还是事不凑巧。
恩铭以8日要去结拜兄张家为其母祝寿为由,下令典礼提前两天举行。于是起义只得被迫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