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文蔚:率先发动“二次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3-08-13 00:00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作者:翁飞 汤奇学 查看:
柏文蔚(1876-1947年),字烈武,安徽寿州(今寿县)人,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的重要人物。
1899年,柏文蔚考入安徽求是学堂 (后改名为安徽大学堂),时常在藏书楼召开会议发表革命演说,唤醒民众进行革命。考入安庆武备学堂后,又创立进步组织“同学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柏文蔚立即赶往上海,并被委派负责收复南京。柏文蔚向当时九镇统领徐绍桢进行劝导,徐绍桢决定参加起义,南京于10月12日光复。
北伐开始以后,柏文蔚率所领导的革命军第一军,联合粤军,分左右两翼向北进攻。南北议和之际,柏文蔚率军攻下徐州。由于南方革命党人的退让妥协,1912年3月,袁世凯窃据了民国临时总统。
由于各地起义军分别组织军政分府,安徽遂成割据之势,首任都督孙毓筠面对割据局面,感到十分为难。孙中山遂命柏文蔚入皖赞助,终使全省军政、民政归于统一。
1912年6月,柏文蔚出任安徽都督。这期间,他在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等人的协助下,为发展安徽的教育、水利、交通等事业,作了很多努力,特别是禁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袁执政后,倒行逆施,一意孤行,激起南方各省革命同志的愤怒。 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刺身死。孙中山在沪召集会议,主张立即举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柏文蔚坚决支持这一主张。 7月12日,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宣布独立,首先反袁;7月17、18两日,安徽、广东两省先后宣布独立,柏文蔚为安徽讨袁军总司令。但由于各种原因,二次革命失败,柏文蔚只好只身匿居上海,不久又去了日本。
1924年1月,柏文蔚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是年秋,柏担任以淮上军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