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汇滔:淮上军的实际组建者
辛亥革命网 2013-08-13 00:00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作者:翁飞 汤奇学 查看:
张汇滔(1882~1919年),字孟介,生于寿县涧沟乡小康之家。 13岁考入正阳公学,19岁时入安庆武备学堂,后投入安徽新军,与倪映典、熊成基、张石泉等人秘密成立“同学会”。
1905年春,张汇滔考入日本东京警监学校,加入 “阳明学社”。不久加入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先生开始革命征途。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消息传到寿州,11月4日夜,张汇滔与王庆云、袁家声在寿州成功地举行了武装起义。寿州光复后,成立淮上国民军,张汇滔被推举为副总司令兼参谋长。
淮上军建立后,张汇滔率西路军2000余人光复颍上,与程恩普汇合后,部队改编为北伐军第四师,进兵太和、涡阳、蒙城及豫东,支援武汉革命。
在颍州,淮上军遭遇倪嗣冲部攻城,城破后,倪嗣冲残酷杀害革命党人和淮上军,并祸及寿州、凤台两地,张汇滔亲属数人惨遭毒手。次年1月,淮上军联合另三支国民军在正阳关会师,大败倪嗣冲所率清军。 2月12日,南北议和告成,联军为顾全大局,停止进攻,颍州又为倪嗣冲窃踞。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下令将淮上军整编为混成旅,任命张汇滔为少将旅长。张汇滔坚辞不就。
1913年7月,孙中山决定发动“二次革命”,张汇滔任讨袁军第一支队长,负责将盘踞在淮河南岸的袁军驱逐至淮河以北。革命失败后,张汇滔潜往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14年,张汇滔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被委任为安徽支部长,负责安徽党务和策划长江流域军事。 1917年夏,张汇滔奉命回到上海,继续组织武装力量反对北洋军阀。
1919年1月30日晚,张汇滔在上海遭遇倪嗣冲派来的刺客袭击,身中4弹,由于伤势过重,不幸去世,年仅38岁。为悼念张汇滔的革命精神,孙中山在白绢上挥毫题写张汇滔挽额悬挂灵堂前:“孟介同志千古国魂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