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先锋张立垣

辛亥革命网 2013-08-08 00:00 来源:东营日报 作者:杨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张立垣,字筱藩。广饶县韩疃村人,社会贤达人士,辛亥革命前参加同盟会。1912年4月,与邓天一等革命党人成立同盟会乐安支部。同年被选为山

  张立垣,字筱藩。广饶县韩疃村人,社会贤达人士,辛亥革命前参加同盟会。1912年4月,与邓天一等革命党人成立同盟会乐安支部。同年被选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县教育会会长。1913年,任县视学所所长,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张立垣早年投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一生光明磊落,追求进步,自强不息,爱国为民,堪称知识分子的楷模。

  辛亥先锋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各反清团体,成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之后,同盟会在国内迅速发展。张立垣在同盟会主办的《民报》上看到同盟会的宗旨后,思想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耳闻目睹清朝的腐朽统治,使他很快接受了三民主义,成为同盟会的一员。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风雷激荡全国。消息传来,张立垣深受鼓舞,兴奋不已,积聚心头多年的义愤一涌而出,他立即率学界人士在乐安县城集会,并发表演说,宣传三民主义,呼吁民族革命,力主推翻满清统治,提倡民权。与会者群情激昂,同仇敌忾,矛头所向,直指封建王朝。张立垣组织的这次革命行动,触怒了满清王朝在乐安的最后一任知县董大年。这个上台伊始便敲诈勒索、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的酷吏,深知推翻清廷势必危及自己县太爷的宝座,因而又恨又怕,急忙派兵驱散集会的民众,扬言要抓住领头闹事的张立垣。张立垣毫不畏惧,决心继续革命。他得知孙中山要取道烟台从日本回国指导革命的消息后,便打定主意,奔赴烟台,意欲面见孙中山,寻求革命真理。

  驱赶赃官

  张立垣赶到烟台,闻知孙中山已经到达上海。此行没有见到孙中山,他深感遗憾。但是,烟台的反清斗争如火如荼,使他大开眼界:满清王朝的标志——— 黄龙旗,被人们踏在脚下;人们的言谈、行动,标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些,都给了张立垣以很大的教育和鼓舞,使他更加坚定了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信心。

  此时,他又结识了邓天一、李少卿两位同盟会员、乐安同乡。共同的革命目标,使他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1912年4月,邓天一、李少卿和张立垣经过周密计划,一同回到乐安,在张立垣家场院内的北屋里召集会议,拟定了行动计划和宣传提纲,组织发动革命党人跟董大年展开斗争。

  在此之前,清朝皇帝溥仪已于2月12日宣布退位。这时的董大年,虽还支撑局面,但已成为无根之树。“驱董”战斗打响后,张立垣三人率领民众,冲进县衙,直抵大堂,喝令董大年出来答辩。董大年这只纸老虎,本质虚弱,此时原形毕露,吓得躲在后堂不敢露面,后来终于被人们从角落里揪出。张立垣等在堂前历数了董大年的累累劣迹,激起了民众对清朝统治的更大仇恨。董大年面对众人的唇枪舌剑,欲辩无词,很快败下阵来,被愤怒的民众驱逐出县,狼狈逃回浙江会稽老家去了。

  谋促新政

  驱逐董大年后,张立垣等人筹建了同盟会乐安支部,进一步发展会员,壮大革命力量。这时,民国乐安第一任县知事上任,他虽然身处改朝换代的关口,但是受旧传统、旧势力的影响太深,对推行民国新政有所抵触。张立垣等人等候多时,终于急不可待,找到县府,面见县知事,直陈革新事宜。在他们的一再督促下,这一时期乐安县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发展教育事业,取缔私塾,倡办学校,派人赴乡村调查办学情况;创办中等教育,建立单级师范养成所,招收学生170多人,为以后发展教育培育师资力量;成立县议会,使民众得到参政议政的机会。经过努力,促成了县议会的选举,同盟会员在议会中的席位上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在和旧势力的斗争中,张立垣的声望越来越高,他被选为山东省临时议会议员。县教育会成立后,被公众推举为会长。后来,又被委任为县视学所(后改为教育局)所长。不久,他应友人邀请,辞去所长职务,离开本县,到济南从事教学工作。1957年12月18日,张立垣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与世长辞,终年90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