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鸣剑:愿提宝剑上燕台(2)

辛亥革命网 2013-08-05 00:00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邓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龙鸣剑,原名骨珊,字顾三(山),别号雪眉,光绪三年四月二日生,荣县五宝镇人。 1905年入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因反对奴化教育而受到斥退。

  龙鸣剑与王天杰,率起义民军北上会攻成都时,适逢从东京同盟会总部派回四川领导运动的吴玉章,龙鸣剑激动地对吴说:“你回来就好了。同志会由蒲、罗等立宪党人领导,做不出什么好事。我们必须组织同志军,领导人民起来斗争,才有出路。我和天杰马上要到前线去,这后方一切大计,就望你细心筹划了!”与吴玉章分手后,在和王天杰领兵出县城北门时,龙鸣剑慷慨激昂,拔剑起誓:“不杀赵尔丰,吾决不再入此门!”荣县民军到达离县城60里的双古镇时,已增至3000余人。

  在双古镇,龙鸣剑与王天杰对民军进行了整编,并申明军纪:“只杀清妖,不许扰民,犯者杀无赦!”民军在仁寿秦皇寺与清军遭遇,发生激战,有所斩获,随后与秦载庚率领的民军会师,组成东路民军总部。大家公推龙鸣剑为统领,但他固辞不就,遂推举秦载庚任东路民军统领,王天杰任副统领,龙鸣剑任参谋长。东路民军转战于中兴场、中和场、苏码头、铁庄堰、煎茶溪、秦皇寺等处,大小20余仗。战斗中,龙鸣剑总是骑白马、挎短抢、挥长剑冲锋在前,果断指挥,英勇顽强不息,欲“拼一死以谢天下豪杰”。在他的带领下,民军将士无不群情激昂英勇杀敌。后因武器不济,粮饷缺乏,而使战斗失利。于是东路民军决定分兵向州县发展,先夺取州县,再合围成都。

  捣叙救荣

  龙鸣剑和王天杰率领义军,转战于嘉定、叙府(宜宾)一带。队伍到达嘉定时,龙鸣剑嘱王天杰率部分民军,返回荣县充实兵马粮饷。王天杰回县后,吴玉章即同他商定,趁清军四处逃遁之机,于9月25日宣布独立,创建荣县军政府。比武昌起义还早半个月,成为全国第一个脱离清政府的县级革命政权。龙鸣剑在异乡得知荣县独立的消息非常高兴,决心加紧军事行动,以扩展革命势力范围。

  是时端方率鄂军已至资州(即资中),并令巡防清军据守自流井、贡井一带,准备围攻荣县。龙鸣剑认为“自流井属叙府,叙防军去自流井,叙府必空虚,我若捣叙,防军必还救,荣县之围则解矣。”为了保卫荣县革命成果,龙鸣剑不顾重病在身,决计“捣叙救荣”。他带病突围至宜宾地界,集聚民团数千人分前后两路向叙府挺进。

  当前路军将抵叙府时,龙鸣剑闻听清军已攻下离荣县城60里的程家场,甚为忧愤,数次吐血,病情恶化。病危期间,他仍在灯下绘制攻战方略:“联合各路同盟会,先订军律及同盟条约,须预备一月,次行筹足军饷,再次定期直捣成都。”直到11月26日临终的那天早上,他还为王天杰规划了“求贤、筹饷、练兵、造械、保民、慎行”的12字策略。

  又有消息传来说:“荣县失守”,龙鸣剑大吼一声,跃然下榻,涕泪纵横,写下绝命诗:“槛边极目望三荣,黑黯愁云四野生;不识同群还在否,可怜我哭不成声。”继而吐血不止,于当天下午,在叙府徐场杨湾赵家大院含恨逝世,年仅34岁。

  入葬那天,荣县、叙府两地群众上万人自动前往悼念。龙鸣剑为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奋斗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为吴玉章所说的:“像龙鸣剑这样的人,才是辛亥革命真正的英雄。”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我也深为这位故乡的英烈感动不已,我敬献给英雄小诗一首:

  荣州独立说三雄,白马将军本姓龙。

  捣叙救荣人敬仰,英年碧血献同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