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西恒:从同盟会员到中国水电第一人(2)
辛亥革命网 2013-07-31 00:00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朱文建 查看:
当时要修建水电站又谈何容易,国内没有现成的技术,没有可参照的经验,材料更是奇缺,花高价买来的十几桶洋灰很快就用完。税西恒成天泡在工地上,他亲自设计施工,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料,采取土办法,用条石和糯米灰浆代替钢筋混凝土……经过几年时间的艰难努力,1925年,电站终于建成,取名济和水力发电厂,向泸州城送电。
送电当晚,城内万人空巷。一声送电,城内顿时一片光明,众人一齐欢呼,真是神了!《四川电力工业志》载:“民国10年(1921年),四川留德学生税西恒在泸州筹建济和水电站……”
济和水电站不仅是四川第一座水电站,同时也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个水电站,这无疑是中国水电业的一个创举,税西恒也当之无愧成为中国水电事业的奠基人。一位德国工程师在参观了济和水电站后感慨地说:“税工程师学识之渊博,经验之丰富,实属罕见啊!”
1939年9月,日寇飞机轰炸泸州城,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无力修复,济和水电厂转卖给了23兵工厂,改名洞窝水电站。
发起九三学社
税西恒在朝着实业救国的目标奋斗的同时,也没忘了关注中国局势的变化。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许多学者科学家也来到了大后方。在这鱼龙混杂的环境里,税西恒经常在报刊上发文救国图存。他在《五月专刊》上发表的《十个月抗战的收获》一文中指出,抗战有助于国家存亡的抢救,民族性的改造,政治的进步,国际地位的提高。可见他所思所想。
税西恒在重庆两路口新村5号的家也成为进步人士的聚会点,经常到他家去的就有吴玫章、熊克武等。他和当时客居重庆的许德珩、褚辅成、潘菽等人经常在一起谈论局势,对国家的存亡深感忧虑。许德珩回忆说:“1944年底,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大西南发起进攻,我们在重庆的一部分文教、科学技术界人士:许德珩、潘菽、张雪岩、税西恒等,对时局极感焦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开始,他们的活动地点还在许德珩租借的枣子岚垭的一处房子里,这里后来改名为“雅园”。税西恒时任重庆自来水厂总工程师,在打枪坝建起了重庆第一个自来水厂。厂里条件便利,又有饭吃,活动就改在自来水厂的职工宿舍楼里。但这里人多眼杂不安全,不久又改在税西恒的家里。这座三层的小楼房,是税西恒自己设计修建的,住在这里另外几栋小楼里的还有宋庆龄等名流。许德珩、税西恒他们决定发起组织“民主科学社”,团结进步科教人士,和反动势力作斗争。1945年9月3 日,日本投降签字,税西恒他们顿时欣喜若狂,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日子,特地将“民主科学社”改名为“九三”学社。
1946年1月9日的重庆《新华日报》载:“本社消息: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张西曼氏,邀请重庆学术界人士举行九三座谈会。出席何鲁、刘及辰、潘菽、吴藻溪等二十余人。”这是九三学社第一次公开亮相。由于许德珩和潘菽等人客居重庆,收入少,税西恒又是总工程师,自然比他们宽裕得多,于是所需经费主要都是由税西恒承担。
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成立大会在重庆青年大厦召开,税西恒、褚辅成、许德珩三人为主席团成员。这年8月,在税西恒家中,又成立了九三学社重庆分社,税西恒为主任理事。
只愿育人不做官
税西恒为人正直和蔼,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和朱德交情很深,朱德任滇军旅长驻防泸州时,税西恒就义务为部队修理枪械。后来朱德去了江西,两次写信约他去帮助修建碉堡,无奈税西恒都脱不开身,几成憾事。当时的教育部部长朱家骅是税西恒留德时的同学,深知他的才华,于是请他出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税西恒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他说自己不会做官,只能教书。
税西恒一直就很重视教育事业,刚留学回来就担任了四川工业学校教授,后来又任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
抗战后期,税西恒在重庆积极参与蜀都中学的筹建工作,并成为主要负责人之一。这所学校既是培养建国人才的基地,又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点,周恩来对此非常重视。周恩来对几个负责办校的人说,我们早就该办一所自己的革命学校,在教育战线上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蜀都中学办起来了,要办就要办好,要以抗大精神来办!
1944年下,学校开学,税西恒出任校董事长兼校长,没有辜负周恩来的嘱托,把蜀都中学办得有声有色。学校经费困难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拿出500万元给予资助。抗战胜利后,税西恒又任重庆中国公学大学部校长和重华学院院长……
税西恒从事教学几十年,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为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1950年,刘伯承、邓小平宴请税西恒、何鲁等人,勉励他们为新中国继续作贡献。税西恒这时已是花甲之年,他无不感慨道:“我行六十年,若晚生十年就好了!”
1980年,税西恒病逝重庆,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但他建起的那座水电站,80多年过去,至今机声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