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蕴宽二三事
辛亥革命网 2013-07-26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朱少伟 查看:
在辛亥革命的英杰中,庄蕴宽颇有独特之处。
庄蕴宽是江苏常州人,1866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早年在广西历任知县、知府、边防督办等职,为官清廉。庄蕴宽在广西时,屡次与同盟会会员接触,一再掩护革命党人的活动。有一次,黄兴在湖南筹划起义遭官府通缉,化装逃到广西龙州,庄蕴宽马上派人护送他从镇南关(今友谊关)前往越南,并资助二百银元;还有一次,黄兴在筹划镇南关起义时,不慎在越南边境被扣留,庄蕴宽立刻托人出面保释,使他安然脱险。就这样,庄蕴宽与黄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09年冬,庄蕴宽因痛恨清廷腐败而弃官离桂。1910年12月,广西提督陆荣廷见民间不忘庄蕴宽的功绩,便在龙州建立一座四米多高的“庄公蕴宽纪念碑”,碑上刻着他的事迹。庄蕴宽返回家乡后,致力于教育事业;不久,他到了申城,受聘担任吴淞商船学校(上海海事大学前身)教务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辛亥革命序幕。庄蕴宽坚决赞成共和,随即,他积极奔走,鼓动申城绅商参与革命,并在关键时刻建议商界代表人物采取果断行动响应起义。上海光复后,他带着张謇、章太炎的信函,前往湖北与黄兴探讨时局。两人在交谈中,确认“若革命能及时攻克南京,则东南半壁底定,革命形势也就能全盘扭转”;黄兴还认为,全国军政机构的筹建是当务之急。庄蕴宽迅速将黄兴的意见带回上海,敦促各方面合力攻打南京。不久,南京光复,东南局势得以稳定。
1912年元旦,孙中山从上海赴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庄蕴宽应邀乘同一列火车。由于在辛亥革命中做出的贡献和所具有的才能,庄蕴宽很快被孙中山委任为江苏代理都督,主政三个多月,延揽知名人士马相伯为民政长、黄炎培为教育长、贾士毅为财政长,并坚持实行“不扰民,不增兵,不借债”的“三不政策”。嗣后,他担任北洋政府都肃政使,接着又长期担任审计院院长,相继处理过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案件,如副都统王治馨贪污受贿案、津浦路局局长赵庆华贪污舞弊案等。
1915年8月,袁世凯紧锣密鼓为自己当皇帝做准备。庄蕴宽在自己负责的北洋政府肃政厅公署召开特别会议,表明绝不能容忍恢复帝制的活动。那时,全国六十位约法会议员中,唯独庄蕴宽一人拍案而起,公开反对袁世凯称帝。经过被操纵的所谓“国民代表”投票,袁世凯在12月下令设立登基大典筹备处,并把翌年定为“洪宪元年”。于是,庄蕴宽又冒死给袁世凯写信,痛陈“帝制不可为,民意不可假,时代潮流不可拂”,他强烈要求撤销登基大典筹备处、取消洪宪年号。庄蕴宽不畏强权的高风亮节,使他名震天下。
1919年9月,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在湖南发动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年底,毛泽东等率领驱张请愿团来到北京,积极开展宣传。在北京期间,毛泽东得到机会拜访庄蕴宽,愤怒控诉了张敬尧在湖南的各种罪恶。庄蕴宽被毛泽东的一身正气所感动,决定给予帮助。经过庄蕴宽的斡旋,总统徐世昌下令褫夺张敬尧军职,国务代总理靳云鹏则表示“政府愧对湖南”并驳斥张敬尧谎报政况。所以,张敬尧受到了全国舆论的声讨。1920年6月,张敬尧的部队溃败,全部退出湖南。驱张运动的成功,使得毛泽东名声大振,从此正式进入中国青年革命运动领袖行列。
故宫博物院的诞生,是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文化成果。而庄蕴宽则是故宫博物院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在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组建时,庄蕴宽即成为董事;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他主持了隆重的开院典礼。1926年3月,由于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主要成员李煜瀛等遭北洋政府通缉被迫离开,因而临时董事会和临时理事会举行联席会议,推选卢永祥、庄蕴宽作为维持员主持院务;卢永祥忙于做浙江督军没到北京,此后大半年实际由庄蕴宽负责故宫博物院的工作。那时,故宫博物院经费严重匮乏,银行不肯贷款,庄蕴宽就用个人名义借来三万银元以解燃眉之急;在直鲁联军欲进驻故宫博物院之际,他竭尽全力设法加以制止,使国宝重器免遭不测。到年底,有了故宫博物院维持会,庄蕴宽担任副会长;后来,他又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故宫博物院理事,兼任图书馆馆长。
1928年冬,庄蕴宽归隐故里,受聘担任《江苏通志》编纂委员会总纂,收集的资料居全国之冠。1932年2月,他在家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