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昭:孙中山卫士
辛亥革命网 2013-12-13 00:0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南方日报 查看:
王桂昭(1896―1975),字鼎立,1896年农历1月6日生于广东省清远县井塘乡(今清新县禾云镇)马安村。16岁在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杭镇由美国人开办的美理中学学习,并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和民主意识的启蒙。两年半后停学到广州,受到了老同盟会员谢炽垣“宣传孙文学说,讲解革命理论,得受激励”。1914年冬,由谢炽垣介绍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军,并在谢炽垣的部队北江第一支队司令部任军事委员,参加讨伐袁世凯的党羽龙济光。
“人生有此一刻,深觉自豪不已”
1915年春,王桂昭随谢炽垣到广州沙面,化装成厨夫,挽一菜篮,在一个冬瓜内藏二枚炸弹,潜入秘密通道,谋划炸死龙济光。由于计划被人发现,龙济光在全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于是王桂昭逃到了南洋避难。
1918年5月,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广东军政府被桂系军阀、先后任粤督军的陆荣廷、莫荣新把持。1920年,北洋军阀段祺瑞勾结陆荣廷、莫荣新打算推倒孙中山。这一年的8月,孙中山命令支援福建的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夺回广东革命根据地,同时要求发动各地军队起义,牵制敌后。
在革命的危难时期,王桂昭积极响应孙先生号召,随部队参加讨伐莫荣新的战争。他被派往设在广州河南堑口的秘密机关工作,与许多革命党人一起,夜以继日地奔忙,联络各地军队,发动工人、农民、学生配合粤军作战。桂系军阀在援闽粤军和广东16路军共同进攻下,同年11月21日被逐出广东。
不久后,在1921年7月,王桂昭第一次见到了孙中山。在老同盟会员、南洋侨领邓泽如、李天德的引领下,王桂昭到广州粤秀楼晋见大总统孙中山。“国父称我年轻身体好,性情镇静,能干大事,面嘱我到侍卫队学习,并勉励我要不怕艰苦,勇于牺牲。人生有此一刻,深觉自豪不已!”于是,王桂昭便荣任孙中山卫士。
抗逆有功,赏粤币伍佰元
在革命的大潮流下,1921年12月,孙中山亲自率师北伐,王桂昭等卫士随侍孙先生抵达桂林。孙中山在桂林设立大本营,计划进军湖南,北向中原。然而,当时的革命之路并不平坦。身兼四职(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陆军部长兼内政部长)、势力膨胀、野心勃勃的陈炯明多方刁难,和湖南军阀赵恒惕拒绝北伐军过湘等原因,孙中山决定改道北伐,并于第二年5月6日携随身卫士王桂昭等数人,赶赴韶关北伐大本营,指挥兵分三路进军江西。陈炯明乘机,一面指使其亲信叶举率第一军擅自进入广州;一面则率粤军总部人员移驻惠州,指挥叛乱。孙中山觉察陈炯明种种举动之后,6月1日,王桂昭等又随侍孙中山由韶关返抵广州。
孙中山回广州后,陈炯明就暗中部署,在16日清晨2时发动武装叛乱,以4000余人围攻总统府,炮轰孙中山所住的粤秀楼,并以重赏20万元煽动士兵擒杀孙中山。
此时,孙中山的生命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在秘书林直勉、参军林树巍等护卫下,孙中山穿出叛军包围,到达长堤天字码头,登上“宝壁舰”,又转登“永丰舰”(后改名“中山舰”)。第二天上午9时,王桂昭等随卫士二队长马湘护送孙夫人宋庆龄离开粤秀楼,经栈桥到达总统府。当孙夫人到达总统府后,王桂昭等50余名卫士,冲过文澜阁天桥,与驻守在观音庙的叛军进行激战。卫士们苦战一昼夜,到第二天16时,因为弹尽粮绝,只能选择撤离。王桂昭和数名卫士走进粤秀坊一姓沈人家躲避,主人对他们十分同情,将其儿子的衣服换给他们穿上,并将武器和军衣扔下井里。18时许,叛军到处搜查民居,王桂昭等见情况不好,又怕牵连房主,于是便转移到西濠口一家客栈投宿一夜。后来得知孙中山在黄埔,便乘船到黄埔向孙中山报告粤秀楼抗敌经过。
“国父十分欢喜,称赞我们抗逆有功,即赏粤币伍佰元。”(王桂昭回忆录)。接着,随队登上“永丰舰”护卫孙中山指挥舰队讨逆。
荣获“讨贼有功奖章”
有了孙中山的鼓舞,王桂昭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心。
1922年11月间,王桂昭奉孙中山命随总统府参军林树巍及谭汉、梁海山等到广州湾(今湛江市),潜入廉江县,成功策动陈炯明控制的防军邹武部起义,收复南路六属,王桂昭被任命为高雷讨贼军总部军事委员,兼高雷绥靖处少校副官。后邹武部在开平赤坎改编为桂军第五师,师长林树巍,王桂昭在该师任职。
1923年春,26岁的王桂昭被选送入由桂军军长杨震寰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的桂军军官学校一期步兵科学习。在军校学习期间,王桂昭与众卫士参加了孙中山在1924年元旦颁发观音山之役有功的卫士奖牌大会,荣获“讨贼有功奖章”一枚,并受恩饷终身。1924年秋毕业后,回该师任警卫团团副,后升任团长。
革命多点开花。1925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的同时,进行了南征讨伐军阀邓本殷的战争。l0月31曰,邓本殷在高州被朱培德部合围,失败后退到了雷州,后又逃到了海南。第二年l月,王桂昭随第四军军长李济深为总指挥的南征军第五师(即邹武部)出征海南。20日登陆海口,直捣琼东(今琼海市),迅速占领全县。后邓本殷的军队被南征军全部肃清,王桂昭被任命为琼东县警察区长。
虽然革命中王桂昭轰轰烈烈,但在孙中山病逝后,王桂昭没有随波逐流,所以仕途不济,先后在中山、增城县任保安科长。抗战开始,奉命调往惠来县,因为海上被日军封锁,未能赴任。日本投降后,出任由前孙中山卫士队长姚观顺为局长的两广盐务局警佐和局员,并被选为“孙中山侍卫同志社”常务理事(社址在广州西湖路)。1951年初,携继室移居香港,靠家庭小手工维持生活,1975年病逝,享年80岁。
1989年,王桂昭的子女将其骨灰从香港移葬于广州中华永久墓园,前孙中山卫士范良老先生为其撰写的墓表称:“予与君曾同侍孙先生,东征西讨,风雨同舟。综观君平素行谊,胆略过人,忠勇任事,诚先生之忠实信徒,因而表之于墓,永为君子孙后代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