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鸾鸣轶事

辛亥革命网 2013-12-13 00:0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无声的频率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黄鸾鸣,平江县三阳破壁滩人,毕业于南京讲武学堂。由于接触西方文化,后又受同盟会思想影响,他憎恨满清,向往共和,思想进步,志向高

  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推动下,经过湖北革命党人的长时间精心策划,湖北新军中一批下级军官在武昌发动起义,经过一夜的激烈战斗,摧毁了满清湖广总督署,攻陷了八镇司令部,铁血十八星旗取代黄龙旗高高飘扬在武昌城头。于第二天宣布独立并成立湖北军政府。一天之内,中国大地风雷震荡,全国十四省先后宣布独立,脱离清王室统治,建立革命政权,响应武昌起义。
消息传到北京,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十分恐惧和震惊。清王室执政者心如火焚面如死灰,慌忙寻求应对之策。10月12日,清廷下达命令,陆军大臣阴昌率领北洋军两个军,从北向南乘火车沿京汉铁路风驰电掣直扑汉口,海军统制萨镇冰率领“楚有号”“海容号”等15艘军舰,从上海出发,溯长江破浪而上。两路夹攻,以最强悍的兵力来对付湖北的革命党人,试图将武昌起义扼杀于襁褓之中。面对这一形势,湖北军政府于10月15日决定首先扫荡汉口敌军,然后向北推进,以阻止清军南下。10月18日出战汉口,革命军和汉口市民组成的民军先后在刘家庙和大智门与清军展开了激烈而残酷的拉锯战。战事瞬息万变,每一天,每一小时,胜败输赢,进攻退守,都在转换,每一个阶段的胜利都不敢指望保持长久,胜战只是战斗的间隙,血雨腥风的鏖战会接踵而至。至十一月初,革命军伤亡惨重,将近三千官兵阵亡,情况万分危急。

  就在此时,遭受重创的战场出现了一支强悍而神奇的部队,11月16日,在反攻汉口的战斗中,这支部队一马当先,孤军杀入汉口闹市玉带门,杀得敌人抱头鼠窜,节节败退。11月21日在三眼桥争夺战中,又是这支部队冲锋陷阵,斗志凶猛,杀入敌阵如履无人之境,清军闻风丧胆,遭受重创,被迫停止前进。这支神兵从何而来?他们是湖南援鄂军队中的新军四十九标,率领这支精兵的是标统黄鸾鸣。

  黄鸾鸣,平江县三阳破壁滩人,毕业于南京讲武学堂。由于接触西方文化,后又受同盟会思想影响,他憎恨满清,向往共和,思想进步,志向高远。两江总督张之洞对他的学识和军事才干十分器重,举荐他出任新军四十九标标统。新军是满清政府洋务运动的产物,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编制训练尽仿西方军队,士兵的选拔招募也有较严的年龄、体格、识字程度的规定。由于装备优良,训练有素,与旧式清军绝然两样。黄鸾鸣担任标统后,治军严谨,爱护士兵,威信极高。为了提高战斗力,他提出速度、灵活、勇敢六字训练方略,常常带着部队全副武装长途拉练,他相信速度能够出奇制胜。几年下来,四十九标被他治理得军纪严明,勇敢善战,是新军中少有的模范标。在孙中山同盟会的推动下,湖南革命党在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发展革命力量,秘密发展革命党人。由于当时革命党不在新军军官中发展党员,黄未能直接参加革命党,但他对军命党的活动早有觉察,且从中保护。革命党对他也心知肚明,暗中结成统一战线。

  革命党将在武昌新军中发动起义,他早有耳闻。由于机密泄露,起义几经延期。十月九日,革命党共进会首领孙武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出了革命党名册、起义文告。湖广总督下令关闭四城,搜捕革命党人。十月十日,一批著名革命党人被清廷杀害。这一切,激起黄鸾鸣无比义愤。武昌起义成功后,清廷军队倾巢南下,大举剿伐义军,无数革命志士壮烈捐躯。面对血雨腥风,黄鸾鸣发誓要与湖北新军一起,为推翻满清朝廷,建立民主共和喋血沙场。十月二十二日,四十九标参加长沙起义,一举攻克巡抚衙门,生擒巡抚余诚格与防营统领黄忠浩,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直到这时他终于有机会奉命援鄂参战。

  初冬的汉江两岸,凄风裹着冷雨,鞭子般地抽打着露宿荒野的新军部队。龟山脚下的汉阳古城,背靠仙女山、美娘山、锅底山、汤家山、磨子山、扁担山等一圈山地,是清军入城的必经之路。黄鸾鸣和他的四十九标,与其他援鄂部队一道,在此阻击清军攻入汉阳。

  自11月21日至25日,革命军与数倍之多的清军,展开了殊死的阵地争夺。黄鸾鸣率领的四十九标,依仗着速度快捷、武器精良、士兵神勇的特点,常常出其不意地直插敌人阵地,短兵相接,打得清兵晕头转向。一到夜晚,他的一套火把战术,更是如鱼得水,得心应手,给残酷的阵地笼罩上一层魔幻般的神奇色彩。高地争夺战的第二晚,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清军精锐部队强渡汉水,以夜幕作掩护,突破美娘山防线,直扑山头阵地。黄鸾鸣立即巧布火把阵,他先令士兵点燃火把,在阵前蠕动,然后将火把插在地上,兵分两路,一路钻入掩体,准备迎击,一路悄然撤离,绕至敌军身后。清军一见暗自高兴,急令炮兵向火光处开炮,士卒向山顶冲锋。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一招正中黄鸾鸣下怀。当敌人快接近山顶时,黄鸾鸣令山头掩体内和迂回敌人身后的部队同时开火,敌人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腹背挨打稀里糊涂地被歼灭了。

  此后的每天晚上,仙女山、美娘山阵地上常见火龙飞舞,时明时灭,变化莫测。火把点燃时,如巨龙蜿蜒,火把熄灭时,顷刻销声匿迹。敌人立足未稳时,士兵点燃火把,杀声震天,直扑敌阵,使敌人内心恐惧,未战先怯,然后乘势追歼。敌人进攻时,士兵点燃火把或虚张声势,恐吓来敌,或假布疑阵,诱敌深入。然后迂回穿插,前后夹击。有时将火把插满山头,吸引敌人炮击,自己带领敢死队去偷袭敌炮阵地。这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火把阵,迫使敌人进退维谷,贻误战机,处处挨打,一筹莫展。

  仙女山、美娘山等阵地争夺战激战了五天五夜,黄鸾鸣坚守的阵地虽然几度失守又几度夺回,像一道铁铸的城墙把敌人挡在山下。残酷的拉锯战,双方都付出了血的代价,伤亡惨重,仅四十九标就阵亡二百余人。最后,袁世凯亲自督战,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数路清军如飞蝗袭来。为了保存实力,总指挥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黄鸾鸣站在被战友们鲜血染红的阵地上,怒对蜂拥而上的敌人,要与他们同归于尽,马弁和随从不得不强行将他拖离。

  阵地失守了,但是那些为争夺阵地而英勇献身的烈士英名和黄鸾鸣的骁勇以及他的火龙阵却永远镌刻在辛亥革命的史册上,长留在中华儿女的记忆中。“火龙助阵”“神龙显灵”的故事也传得神乎其神。直到现在,武汉三镇的不少老人,在讲述当年的阳夏保卫战时,都能绘声绘色讲出“天降神龙”,“火攻敌阵”的传奇场面。

  残酷厮杀四十一天的阳夏保卫战虽然失败了,但它对于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因为战争将清军主力死死地拖在湖北,为其他各省的独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孙中山对黄鸾鸣在阳夏保卫战中的骁勇善战和卓著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授予他中将军衔,委任他为国防筹备处参谋长。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