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的费公直(3)
辛亥革命网 2013-12-05 00:00 来源:姑苏晚报 作者:姑苏晚报 查看:
读此诗可知费公直先生是一生充满爱国热情的知识分子,从年轻时热情澎湃地投身反对腐朽的满清政府,到年老时,老当益壮,以高超的医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克服重重困难,为民解忧,并且时时刻刻关注抗战中的整个过程,当胜利的消息传来,他以诗人的笔触赋诗抒情,忠实地记录下这一伟大民族战争的全过程。
书言其志 画传其神
费公直行医之余,以绘画书法自娱,又精于篆刻,慕名而来者不绝。更因书画双馨,饮誉文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好友柳亚子先生刻苦攻读马克思、列宁的许多著作,深感救中国之路必循马、列,而对列宁缔造的苏维埃更神往之极,自诩“李宁私淑弟子”,并于1922年,请费公直为之冶印。“李宁”实即“列宁”,当时的翻译以此称呼。这方印章,现藏苏州博物馆。
其书画更是传世佳作,为人称崇。费公直精于花鸟画,得华嵒笔法,所绘枝叶简繁得当,为花陪衬,不仅使画中花卉朵朵神韵具备,其枝其叶,亦有精神,而画中小乌,神态怡然,声声鸣叫似在耳边,仿佛刚刚从天飞落。其画传神,其神清嘉,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寄情诗画是费公直砥砺精神,提高自我修养的特殊课程。
曾作《江湖行乞图》20幅,图面从自己奔走江湖行医时所见社会低层民众的艰难生活为素材加以提练,意在时时不忘民众之苦的励志作品,同时亦有自嘲成分,行走江湖,虽然是一个为病者解除痛苦的高尚职业,但是,自身之生存之道亦如行乞。其中“盲人乞食图”,画的是一个盲人持竹杖乞讨,形象鲜活,仿佛这个盲人乞丐就在附近街巷中,随时可以走到你面前来。画上题有一诗:“道听途说只盲从,噩噩浑浑似梦中,宇内难寻干净土,不教滓秽入双瞳!”此诗更是表露自己心迹的一张政治画。回顾亲身参与推翻满清皇帝的轰轰烈烈辛亥革命,为的是让中国更美好。然而,现实的状况却是一个皇帝被推翻后,随即转生出无数强盗,造成军阀混战的局面,百姓更加困苦。这完全是当初怀抱理想、投身革命时所没有料想到的。他以细腻的笔触绘声绘影地画出了这个盲人,实际上是借这个盲人,表现“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道德,彰显洁身自好的个性。回顾年轻时,热情投入政治革命,后来,才发现从政非所能,而行医如同乞食,虽然,自己要的只是“一箪食”、“一瓢饮”(《论语》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的简单生活,但是,世道太浊,不愿看到现实的污秽,画中之盲人,实非盲人而是志向高洁的作者自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费公直终于看到了祖国新生,晚年积极投身公益,更以饱满的热情服务人民。1951年,迁居苏州东花桥巷66号。由柳亚子先生提名,不久被公推为吴县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正欲报效祖国时,1952年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74岁。
费公直,一生经历了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的传奇人物,为世人留下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史。在辛亥革命百年来临之际,我们可以在这一传奇人物的身上,窥视过去,展望未来,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