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精将黄钟英(2)

辛亥革命网 2013-10-30 00:00 来源:炎黄纵横 作者:林正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黄钟英,清海军将领。原名建勋、良铿,又名鎏,号赞侯,生于闽县南关外茶亭街巷口铺,祖籍长乐县。1883年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后学堂第11届驾

  驱逐日寇 保我海疆

  1906年以后,日本政府推动所谓“水产南进”政策,日本船只“长风”号和“四国”号先后入侵我国东沙海域,驱赶中国渔民,捣毁中国的主权碑,拆毁东沙岛上的庙宇。在清政府展开外交斗争的同时,屡败屡战的中国海军也勇敢担当起保卫海疆的重任。曾在威海卫与日军血战的北洋水师管带(舰长)萨镇冰,此时已是中国海军的最高将领,担任广东水师提督,兼任南北洋海军统领。1908年,萨镇冰派出飞鹰号兵舰和海关的舰只两次巡查东沙群岛。飞鹰号是19世纪90年代从德国购进的,时速高达30海里,是甲午战后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艇之一。该舰管带正是黄钟英,他带领官兵走访了尚在东沙海域坚持捕鱼的中国渔民,发现庙宇虽被日本人拆毁,但地基和石块尚能辨认,许多渔民纷纷提供在此长期生产生活的证据,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最后,日政府在确凿的人证物证前哑口无言,1909年,被迫承认东沙岛为中国固有领土,并且赔偿中国渔民的损失,补交侵占期间中国损失的税款。

  响应共和 九江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北军麇集汉口,张勋军队据守南京,清廷又急令海军统领萨镇冰率长江舰队前往武昌镇压,封锁了江面并以猛烈炮火炮轰革命军阵地,形势极为严峻。当时,在“海琛”巡洋舰任正电官(电台台长)的张怿伯审时度势,敏锐地觉察到共和是大势所趋,便联络了各舰一些官兵,为了国家民族的共和共举义旗,他们秘密签名誓约,海筹舰长黄钟英等也相继签名入盟。

  在事关国家民族前途的关键时刻,黄钟英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献身民族革命。他果敢亲登旗舰与萨镇冰商议,希望海军转向革命,萨镇冰由于民族出身诸多不便,虽经多方劝说终未参加反清行列。最后,黄钟英掷杯于地说:“我全家性命在此一举!”这在当时形势尚未明朗的情况下,的确是要冒被满门抄斩的巨大危险,充分表现了他为共和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

  萨镇冰看到部队将士倾向或同情革命,于是以人民和革命的利益为重,自行离职,临行前提升资格最深的黄钟英为临时舰队司令。

  1911年11月17日,“海琛”、“海容”、“海筹”三艘巡洋舰及“江贞”、 “楚豫”等炮艇不再奉清廷之命,皆自行离开武汉阳逻,向江西军政府九江军政分府的驻地驶去。当“海筹”舰驶到江西九江时,黄钟英召集士卒,告诉他们说:“我们是汉族人民,应当效忠于祖国,现在时机已到,不可错过,但是意志要坚定,共和国军人的资格,在于刚健中正,确乎其不可拔,而后贞固足以干事,这是成功的枢纽。诸君有志革命,以求复兴我中华,一定要铲除旧习,严于自治,决不可损害军人的名誉,给人民带来耻辱,这是我对诸君的厚望。”全舰官兵无不感动,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切听从你的指挥。”翌日,黄钟英在九江竖起白旗首先起义,同行各舰亦相率起义。

  鞠躬尽瘁 呕心沥血

  1912年元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任命黄钟英为海军总长兼总司令,授海军上将。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向南方发出战争威胁。1912年,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部署了六路北伐计划,黄钟英也积极着手组织北伐舰队,但因革命派内部意见不一,最终北伐半途而废。

  黄钟英与黄兴是孙中山军事上的左膀右臂,二人友情甚笃,但他俩对袁世凯的看法相左,黄钟英认为袁刁滑不可信。当南京政府派各部北上迎袁时,唯海军总长黄钟英不愿前往,无意加入北京政府,并托病辞职,表现出他的高风亮节和真知灼见。

  3月10日,孙中山在他的总统办公室召见“二黄”,说:“黎元洪有野心,但他缺乏将才,唯袁世凯窃我中华之心不能不使国人担忧。”并告知他将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孙中山手书“有志竟成”、“公而忘私”分赠与二公。黄钟英当即表态:“海军为国服务唯听从革命。”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