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与孙中山的革命伴侣情深(3)

辛亥革命网 2013-10-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宋庆龄是我国杰出的妇女,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她于1893年1月27日出生在上海。14岁时去美国读书,大学毕业后回国。1915年,她不

  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感到无比的悲痛和孤独。孙中山逝世前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伟大号召,激励着后人将革命进行到底。他的嘱托牢牢地记在了宋庆龄的心里,她决心要去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所以,宋庆龄虽然内心无比悲痛,但她并没有哭泣,而是更加坚强地继承了孙中山的事业,显示出了内在的毅力和一代伟大的女性的风范。

  4、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各国驻华官员云集。但是由于蒋介石对宋庆龄的排斥和监视,许多外国人不敢同她接触。但驻华美军司令、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却不屑于此,与宋庆龄交往频繁。

  史迪威是一个性格秉直刚烈的人,对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以及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一触即溃,望风而逃的无能局面十分不满,对国民党官场腐败及官员利用职权将国际援华贷款、援华物资中饱私囊的现象十分痛恨,所以史迪威将目光转向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史迪威对宋庆龄的支持,很大程度是因为她与中共的密切联系。当时,宋庆龄在重庆主持着一个国际性民间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这个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国际友人资助边区的物资和捐款设法转送延安。

  史迪威虽不是“保卫中国同盟”的成员,但是十分赞赏并积极支持这项事业。当时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有一次,国外友人通过“保卫中国同盟”向边区捐助了一台大型X光机,可是这部X光机体积很大,搬不进飞机舱门。周恩来便与宋庆龄商量这件事,最后,宋庆龄派人去找史迪威将军的副官杨孟东,杨孟东立即向史迪威汇报了这件事。史迪威马上答应帮忙,他怕误事,便立即下令改造一架军用飞机的舱门,把X光机装进去飞往延安。

  这是陕甘边区得到的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X光机。当年边区的医务工作者用这架机器,抢救了无数的生命。在使用了多年后,这架机器后来被陈列在北京什刹海北岸的宋庆龄故居里。

  后来,史迪威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和,被调回美国。临别前,史迪威亲赴宋庆龄的寓所告别,宋庆龄十分激动,在安慰史迪威之余,还代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向他表达了最真挚的谢意。史迪威也向这位巾帼英雄表达了崇敬之意,并为自己不能和她一起在中国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感到惋惜。在史迪威离开公寓时,宋庆龄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这也是宋庆龄一生中最后一次在别人面前流泪。

  5、1925年5月孙中山逝世后,她继承孙先生的遗志,始终坚定地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反对蒋介石背叛革命,挺身捍卫抗日民主进步力量,发起和领导了“保卫中国同盟”,真诚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1949年9月,宋庆龄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齐鲁书香之家,社区公益之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