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辛亥革命先驱温寿泉先生事略(2)
辛亥革命网 2013-10-21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刘平安 任高杰 郭红波 查看:
10月29日中午,温寿泉、阎锡山等在咨议局开会,正式选举军政府的都督。经温寿泉等人联合推选,选阎锡山为都督,温寿泉为副都督。11月上旬,组织山西军政府,军政府下设军政、参谋等七部,温寿泉兼任军政部部长。
太原起义后,清政府命令吴禄贞带兵入晋。吴早年加入 “兴中会”,素怀革命大志。11月4日,吴禄贞到娘子关,同阎锡山、温寿泉等密谈,决定组织燕晋联军,公推吴禄贞为燕晋联军大都督兼总司令,阎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温寿泉为参谋长。后疏于防范,11月6日晚,吴禄贞被袁世凯派人刺杀,燕晋联军失败。
奉命留守
11月13日,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11月15日,娘子关失守,阎锡山弃太原北上到了晋北、包头。温寿泉留守太原,坚持斗争。他派人收容败退下来的游勇散卒,收编数千人,补充了保卫太原的兵力。清军节节进逼,为保存实力,温寿泉、景定成等率部南下,计划到平阳府与先遣部队会师。
温寿泉在洪洞同南下的民军会合后,12月27日抵河津。此后,他赴西安会晤陕西都督张凤翙,请其出师河东及商讨购借武器弹药等事。随即,陕西革命军东渡黄河,进蒲州,1912年1月1日,光复运城。2日,成立河东军政分府,温寿泉以军政府名义任命各级官吏,遴选同盟会会员接替各县知事,宜布豁免旧欠钱粮,释放在押犯,取消县衙三班六房,废除跪拜礼节及县官坐轿出衙鸣锣开道等恶习。
时袁世凯继续进犯山西。河东军政分府分析局势,决意进攻河南,与南方革命军汇合,同时为了让世人认清袁世凯的真面目,并接济山西民军弹粮补给。温寿泉于1月11日致电孙中山大总统,详述山西革命情势,表达革命决心,请求联师北伐,军援河东,预备南攻河南。电文原文如下:
孙大总统、黄内阁陆军部长、黎副总统及各省都督、各军政分署均鉴:敝省自阴九月初八日起义后,即联合吴禄贞攻取北京,奈兵单械少,吴又被害,袁贼远交近攻之策,阳与晋议利,暗调第三镇全部第六镇混成协,于十月十八日晚猛攻娘子关,连攻四日夜,终以兵单弹光败归太原。清兵乘势进迫省城,大肆杀伤。阎都督因顾全民命,分路退出。阎率兵四千余,北占大同,与巡防义军协攻归化城以作根据。杨彭龄带兵二千余,南攻河东地,已克复运城,与秦军连合,不日进攻河南。此太原失守后之情形也。清军有意违约,袁贼居心奸险,望早日联师北伐,除彼妖孽。再晋省枪少弹完,即乞顾全大局,伏赐接济,寄由陕西转递河东为盼!晋军军务部长温寿泉叩首。
一月十一日
1912年4月4日,阎锡山接受袁世凯任命,出任山西都督,力邀温寿泉回太原共事,温从大局出发,率部返回省城,出任副都督兼军政司司长。
弃暗投明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温寿泉离开山西。1923年任北洋政府将军府将军;1925年任临时参政院参政。1927年9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陆军部中将参议。1928年,出任河北省政府委员,1929年兼建设厅厅长。1930年,阎、冯联合反蒋,阎自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温寿泉任总参赞。“七七”事变后,温去重庆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抗战期间,侵华日军曾多次利用其旧有关系,威逼利诱,要其执掌山西作傀儡,温寿泉坚决不当汉奸,予以严词拒绝。1947年9月,被聘为国民党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
温寿泉后来赴北平任傅作义的高等顾问,期间掩护和营救了王世英、刘少白、刘亚雄等许多共产党人。1948年,解放军解放北平期间,温寿泉利用同傅作义的师生关系多次议论时政,商讨对策,积极推动傅作义弃暗投明。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温寿泉随傅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第一届山西省政协委员,受周恩来总理邀请,任北京市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