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元勋何子渊满门忠烈让高山仰止(2)

辛亥革命网 2013-09-2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再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何子渊一生集革命家、实业家和教育家于一身,真正让高山仰止。他满门忠烈,与日月同辉。,辛亥元勋何子渊满门忠烈让高山仰止,

     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后不久,何子渊奉孙中山之命,筹建大型股份制企业梅州“琯坑钨矿”,亲任董事长。矿产盈余源源不断输进国民政府财政系统。

     1920年,何贯中与邓仲元参谋长率师回粤,在惠州淡水平叛桂系军阀时,身负重伤被俘。桂军慑于何贯中军职影响,不得不用担架抬送他至广州医院抢救。何子渊亲自到床前探视。后何贯中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年仅三十二岁。原粤军总司令姚雨平闻讯后,号啕大哭,三天三夜几未合眼。原粤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罗师扬,亲自为何贯中作传并题写碑文:

     “……卒至弹尽援绝,遂为敌创。由敌护伤队,载回广州医院,漠视之,不加调理,且揶揄之曰:“君何败耶?!”,应曰:“是役也,系而军之成败,吾欲减少战祸,故鼓勇直前,蒇乃事,虽死无憾,况败耶?!”,敌闻之乃色变,愧怍而首不能仰。盖自民国以来,国事蜩塘,半由武夫政客,动辄以权利归,踞高位,护厚禄,自以为一世之雄,而转瞬败灭,为天下笑。焉知滔滔之世,尚有不负所学,慨慷赴难,如君之成仁取义,而无所愧者乎?使闻君对敌之言,而不由然生爱国之心者,非人也矣?!君卒后,为敌薄葬北郊。十年春,子渊先生自邑来,择于省东门外二望冈,陆军忠烈祠对面浸水山,坐亥向巳之原,改葬忠骸,以书告扬,乞志其墓,扬愧不文,虑弗克彰先烈,谨记其卓荦大节,以告来者,其详则俟他日国史焉。君享年三十二,妻林氏,生子名尚乾,才七岁云。”

     1939年9月,国民政府整饰墓园,并在园内兴建庄严雄伟的英雄纪念碑竣工。碑前不远即粤军第一师将士陵园。孙中山创建的粤军第一师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的摇篮,国共双方均受益良多。对粤军第一师墓园的破坏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的“大跃进”“大炼钢铁”,规模浩大的将士墓群不幸被受蒙弊的“革命者”捣毁、炸平,只留下巍峨耸立的英雄纪念碑(蒋中正题)。

     也在1920年,何子渊出任粤军总司令部参议,“参与咨议军事”。为粤军参谋长邓仲元及学生原北伐军姚雨平总司令献计献策。1925年春,东征军光复兴宁时,何子渊与罗师扬县长,携带钱粮物等慰问张发奎、蒋光鼐等全体将士,短期内为东征军筹募到2万块大洋现款及大批物资。同时,陪同蒋中正、廖仲恺和周恩来等四处演讲。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何子渊两个儿子和女婿,均奔赴抗日战场。先后参加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两次粤北大会战等重大战役,他们分别担任上校军需处长,中校军需主任,师长和副军长职务等。

     何子渊不仅在粤军将领中享有崇高威望,而且在粤东北地区德高望重。他几十年如一日,公正调解乡间民怨和族群械斗,深受人民群众爱戴。

     1939年冬,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在取得抗战粤北大捷后,特赠给何子渊“五代同堂”花梨原木大匾。大匾至今仍悬挂在何子渊故居“光裕庐”中堂。

     1949年7月14日,胡琏(抗日名将,后晋陆军一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率部从江西退守汕头,至兴宁短暂休整,坐镇“光裕庐”指挥余部。先头部队抬头见到屋门上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题字,立即整装列队持枪敬礼。

     胡琏兵开进撤往潮汕时,兴宁出现红白相间两次解放的混乱。某些优秀人士莫名不测。事后一概说成国民党所为,并极力渲染局势之紧张和胡琏兵之残暴。这未必经得起进一步的质疑。胡琏部找向导担夫和抓壮丁是事实,动机一目了然。可所谓滥杀无辜同胞却何苦来着?彻底失掉民心还谈什么反攻大陆?此外胡琏未见得遇到激烈的抵抗。因为东江纵队早就改编成两广纵队北上。而且1942年发生“南委事件”后,广东地下党损失极为严重。

     因此有网文质疑游击队中,不排除鱼龙混杂。个别土匪恶霸拉起杆子临时上山,见南下大军过来时,装模作样下山迎接,款款深情。这自然存在戏说成份。但据传,当年某些县域本地干部确实暗中争斗很不寻常。

     解放后的广东地方主义风波,同样让人无法理喻。无论东江纵队将士,或南下大军,老百姓的口碑至今仍相当不错,为何会传出那么大矛盾?这恰恰正是广东甚至中国近百年特色。从邓仲元、廖仲恺等被暗杀,至解放后让国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窝里斗,与苏、美等原来反法西斯同盟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最终谁得到好处?

     尤其1972年2月28日,中美签订联合公报后,为何日本要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交?1973年11月下旬,已经患了膀胱癌的周总理和叶帅,因为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次会谈,为何又受到严厉批评?

     何子渊于1941年逝世。此前一年,在他力促下通过多方筹款,兴宁从速修缮被日寇炸毁的兴民中学南院北楼、大成殿、尊经阁等多处古建筑,并当年恢复臻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何子渊一生集革命家、实业家和教育家于一身,真正让高山仰止。他满门忠烈,与日月同辉。

     “弘扬渊公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著名历史学家赵立人认为,“变革、革新、与时俱进、永不言败”的渊公精神,正是“渊公文化”的精髓所在,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清末的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智未开,仁人志士,虽侧重点各有不同,而救国之志则一。这些多方面的努力,虽在当时屡经挫折,未能计日程功,终究艰难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涓涓细流,终成大江大河。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已在世界上举足轻重。追本溯源,我们必须永远感恩怀念何子渊这样为中华崛起奉献终生的仁人志士。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