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仲和唐雄 孙中山先生的“难兄难弟”
辛亥革命网 2013-09-13 00:00 来源:珠海特区报 作者:珠海特区报 查看:
辛亥革命能够成功,离不开那些在孙中山等革命党落难遇险时,伸出援助之手,助其渡过险关,让中国革命“柳暗花明”的“总理患难之交”。在众多革命追随者中,就有珠海华侨郑仲和唐雄的身影。
郑仲:孙中山“金兰之交”
南屏人郑仲出生于农民家庭,少年时因家境贫困,远渡重洋去檀香山谋生。经十余年辛劳,颇有积蓄,遂与孙眉在当地合办一畜牧场,规模甚大,在檀香山颇有名望。
1878年,孙中山随母到檀香山孙眉处求学,结识郑仲。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郑仲与孙眉率先参加,是最早的兴中会员之一。此后,孙中山几番到檀岛进行宣传筹款活动,均得到郑仲与孙眉的大力支持。由于革命志趣及个性均十分投合,郑仲与孙眉、孙中山效法古人,共定金兰之交。
自此,郑仲对革命更为倾心,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悉力相助。以至当孙中山为发动国内起义急需资金时,他与孙眉将二人多年经营之牧场变卖,所获之款悉数交由孙中山支配使用。
唐雄:花轿智救孙中山
唐家湾镇人唐雄是孙中山的至交,为支持孙中山革命,他常倾其家囊支持孙中山,甚至因此欠下银行大笔债务,被称为“总理(孙中山)早期革命战友和同志”,同时还留下了“唐雄智救孙中山”的佳话。
1876年,唐雄全家迁往檀香山,经营农牧场和商业,逐渐致富。唐雄幼年入读意奥兰尼学校,结识孙中山,因性情相投,加以同乡之谊,遂结成至交。
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但起义前夕,由于出现了叛徒和港英当局向清政府密通情报,起义夭折。清政府悬赏1000两白银缉拿孙中山。情势危急中,孙中山在冒险疏散会员、销毁密件之后,租赁一小汽船逃出广州,直开唐家湾。在前环登岸之后,孙中山找到当时在家乡的唐雄避难。唐雄随即将孙中山男扮女装,假作新娘,雇来花轿,连夜送往澳门,以送孙中山“出嫁”的形式,巧妙地使之离开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