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南京警察总监吴忠信
辛亥革命网 2013-08-30 00:00 来源:《安徽省志》 作者:周晓晓 查看:
吴忠信(1884~1959),字礼卿,合肥(今长丰县)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进入南京练将学堂,光绪三十一年夏毕业,因成绩优异,被破格任命为陆军第九镇三十五标第三营管带,深受统制徐绍桢的器重。光绪三十二年由杨卓霖介绍加入同盟会,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杨卓霖谋刺两江总督端方,未遂被杀。吴忠信闻讯,愤不欲生,不避风险从事革命宣传。端方侦知后,准备严加惩治,由于徐绍桢担保而幸免于难,被调往镇江三十五标司令部任正执法官。
宣统三年(1911 年)11 月7 日,林述庆率新军起义光复镇江,任命吴忠信为都督府军务部长。吴忠信未就职,前往驻秣陵关的徐绍桢部,策动徐绍桢举义。不久,江浙联军组成,徐绍桢任总司令,吴忠信任司令部执法官兼兵站总监,组织粮饷供应。
民国元年(1912 年)1 月,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奠都南京,派吴忠信任首都警察总监。袁世凯窃居临时大总统后,吴忠信辞职,奔走沪上,鼓吹讨袁。二次革命失败,随孙中山东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并入孙中山与宫崎寅藏等创办的政法学校,专攻政治经济,自号“守坚”,表示矢志不渝地追随孙中山干革命事业。后肄业回国,到上海与蒋介石等协助陈其美领导反袁。民国4 年12 月5 日,“肇和”军舰起义,吴忠信指挥起义军攻打警察第一区工程总局及电灯电话各局,失败逃走。民国6 年许崇智与蒋介石结拜为盟兄弟,共同主持中华革命党军务。同年秋,应广州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孙中山之邀,赴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参谋。在襄助许崇智指挥粤军右翼讨伐闽督李厚基作战中,立下了功劳,先后担任粤军第八支队司令、第二军指挥、第八独立旅旅长等职。
民国10 年5 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计划由广西北伐。吴忠信指挥先锋部队攻克桂林,一举平定广西。10 月,孙中山在桂林设大本营筹备北伐,任命吴忠信为桂林卫戍司令。次年陈炯明阻挠北伐,暗杀参谋长邓铿。吴忠信与蒋介石力主先讨伐陈炯明,然后北伐,但没有被孙中山采纳。4 月,吴忠信因病辞职,居苏州休养。
民国15 年9 月北伐军攻克南昌,吴忠信受蒋介石的邀请赴江西,任总司令部顾问。次年3 月任江苏省政府委员、淞沪警察厅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指挥屠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民国17 年至20 年间,吴忠信在南京政府先后担任建设委员会委员、导准委员会委员及常务委员、监察院委员。民国21 年春国民党中央因安徽省人民反对陈调元,提出“皖人治皖”的要求,决定任命吴忠信为安徽省主席。吴上任后,即推行首席县长制,积极实行保甲制度,配合国民党军队对大别山红四方面军围攻。并在芜湖、大胜关等地设立米捐局,为蒋介石集团筹集反共经费。此举遭到了安徽省内外进步人士的强烈反对,迫使其撤销“米照捐”。吴忠信因此任职仅一年时间,即挂冠而去。
民国24 年4 月,蒋介石乘追击红军之机,派嫡系军队进入贵州,搞垮军阀王家烈。为了减少新桂系的抵触,加强国民党中央对贵州在政治、军事上的控制,特派与李宗仁、白崇禧有交情的吴忠信担任贵州省政府主席。次年8 月,吴忠信调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主持边政。民国29 年2 月22 日,辗转入藏主持了达赖十四世喇嘛坐床(即位)典礼。同年4 月呈请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恢复了国民政府在西藏主权的行使,安定了西陲。
民国31 年秋,吴忠信与朱绍良陪同宋庆龄赴新疆,与盛世才秘密谈判,争取盛世才反苏亲蒋,使国民党势力渗入新疆。民国33 年盛世才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被迫离开新疆,由吴忠信继任新疆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当时,伊犁地区掀起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吴忠信上任后,采取了三项措施:“清理监狱”,释放包尔汉等各民族有声望人士;成立宣抚委员会,派员到伊宁等地宣抚;“敦睦邦交”,试图通过苏联帮助缓和危局。但均未奏效,革命风暴反而席卷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区。于是,吴忠信采取“剿抚并施”的手段,请求调派青海马步芳所辖骑五军马呈祥部增援新疆。而三区“民族军”节节取得胜利,直逼乌鲁木齐。吴忠信见武力解决也无望,只好疾呼蒋介石派员谋求和平谈判。迨蒋介石派张治中等人入新疆与三区革命代表进行和谈时,吴忠信即于民国35 年3 月1 日借参加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之机,离开新疆。
民国36 年前后,吴忠信在南京先后担任中孚银行董事长、国民政府委员。蒋介石通过“行宪国大”当上总统后,吴忠信任“总统府”的资政、秘书长。民国38 年1 月21 日蒋介石“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吴忠信辞去秘书长职,仍任资政。上海解放前夕,举家迁到台湾。
1959 年12 月16 日在台北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