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李家兄弟与辛亥革命(2)

辛亥革命网 2014-07-09 00:00 来源:宁波档案 作者:王泰栋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前夕,江浙一带的革命活动风起云涌。李梅塘之大儿子李云书、四儿子李薇庄和五儿子李征五追随孙中山先生,先后参加了同盟会,投

  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后,确定了首先在湖北省城发动起义,四方各省立即响应的方针。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上海,更加鼓舞了革命党人的斗志。同盟会中部总会、光复会上海支部和商团工会准备组织起义,响应武昌起义。

  起义前,光复会上海支部已先后在闸北策动巡警总局骑巡队官陈汉卿、在吴淞策动巡警局黄汉湘响应起义,另外,闸北会党领袖李征五(后任闸北光复军司令),也在闸北组织了敢死队响应起义。

  1911年11月3日(农历辛亥年九月十三日),陈其美(英士)等革命党人发动了上海起义。

  当日吴淞、闸北首先顺利光复。城厢方面,各路起义军也分别占领目标。黄昏后,北半城商团会同闸北光复会派来的李征五,陈汉卿率领的敢死队进攻上海道署。下午8时,上海城厢全部光复,但清军的重要据点江南制造局还未攻下。该制造局里面藏有大量军火枪炮,而且江面停有五艘军舰,准备装载弹药枪支,运往南京,支援清军。攻打江南制造局是上海起义过程中的一场硬仗。

  光复会员李协和等听说后,决定悉起已经起义诸营会师猛攻江南制造局。11月4日凌晨2时,各路起义军警汇集龙华镇,其中有李征五率领的敢死队,奋勇当前。终于在11月4日上午9时攻克江南制造局。

  辛亥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上海公推陈其美(英士)为沪军都督。因张勋负固金陵(南京),清廷起用袁世凯,武昌为冯国璋所逼,危在旦夕。

  上海方面决定添练新军以备调遣。于是李征五捐出私财百万,招募新兵五千,每人给以安家费,组成光复军而被推为统领(即司令员),孙中山先生授以少将军衔。当时李征五与蒋介石(任团长)、高子白、蒋伯器等人彼此结为朋友。

  在此时,张宗昌率领了五百多人,马三百余匹,分乘三艘海船,由山东到了沪上,李征五见张宗昌人高马大、貌似憨直,说愿收他为徒,张宗昌立即下跪叩了三个响头,征五哈哈大笑,当即委以重任。张宗昌作战勇敢,李征五向陈英士报告,委任张宗昌为光复军骑兵独立团团长。

  上海光复后,成立了军政府(后称沪军都督府)。当时沪军都督府下共统有五军,除吴绍璘一师、黄郛二师外,李征五的光复军便是最强的主力之一。

  民国元年后,战事甫定,李征五即首解兵权,以为之倡。

  1913年“二次革命”,李征五又遣部属黎天才部会师淮上,战功颇著。袁世凯称帝,李征五反对尤力,与陈其美密谋,欲遣兵兴师,后事泄,此役其捐资尤多。待革命党人群集沪上,生计为难,贷于亲友间以资救济,或援救被捕人员,此时李征五被奉为革命导师,宾客盈门。

  1922年8月9日,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陈独秀,因为不断地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斗争锋芒刺痛了中法反动当局,结果在上海被捕。陈被捕的第二天,京沪等地报纸就发表消息和通电,谴责中法反动当局,紧急呼吁立即释放陈独秀。当时的社会名流蔡元培等人及各进步团体都投入到营救陈的活动中。其中画家刘海粟找到当时上海滩的头面人物李征五。李征五满口答应,随即去法国巡捕房保释陈独秀。18日下午,中法会审官判决罚洋400元,陈独秀交保释放。

  1933年3月15日,李征五病逝于沪,享年58岁。

  李征五的灵柩回乡。载他灵柩的轮船进镇海口,汽笛长鸣;船进港口,甬江两岸招宝山、金鸡山下炮台鸣礼炮21响。李征五的灵柩先停厝小港家花园内。李征五的坟建在清水桥。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