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童保暄

辛亥革命网 2014-07-09 00:00 来源:东南商报 作者:张落雁 陈也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童保暄,1887年8月15日出生于宁海前童。1906年20岁入浙江讲武堂,1907年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学习,1909年复被遣往天津陆军警察学堂学习宪兵

  童保暄,1887年8月15日出生于宁海前童。1906年20岁入浙江讲武堂,1907年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学习,1909年复被遣往天津陆军警察学堂学习宪兵。回来后1910年浙江宪兵队成立,1911年3月,24岁的童保暄就担任宪兵营执事官。

  1907年临危受命>>

  任临时司令官指挥革命军——光复杭州

  1907年秋瑾为准备起义,早在杭州新军中发展了27名将校为同盟会员。后来章太炎的光复会更在新军中发展了大批会员。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第八镇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成功,人心大振,各地纷纷响应,宣告独立。光复会陶成章已回上海指挥,同盟会的陈其美不仅自己来杭部署,还先后派蒋介石等来杭州联络,敦促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浙江新军中下级军官起义,光复杭州。

  当推举何人出任都督时,大家推三诿四,怕的是起义不成,人头落地。在这紧急情况下,童保暄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表示愿当临时都督,负担起指挥的重任。起义成功后,即让位。童保暄这种当仁不让、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精神感动了大家,就作出决议:起义临时司令官童保暄。

  11月3日,上海起义成功。陈英士任沪军都督。派来了王金发、蒋介石、张伯岐等率领敢死队来杭助战。其中担任敢死队的有112名奉化栖凤渔民。

  浙江新军中革命党人决定在4日之夜发动起义,参加者有周承英的82标,朱瑞的81标,张国威的炮兵营、徐康圣的工兵营及童保暄的宪兵队,还有蒋介石、王金发等人的敢死队。以左手臂缠白布为标志,禁止自由放枪,不准杀人放火,免得居民慌乱。军事部署由可靠宪兵分头密送。

  于是,在11月4日夜晚12时,童保暄指挥革命军,攻打杭州的巡抚衙门。并与驻城隍山的清廷新军取得联系,约定一见抚署焚烧,即悬挂白旗起义。11月5日凌晨,杭城街头,白旗飘扬,发出公告,宣告浙江光复。杭州街头贴满临时都督童保暄的安民告示。

  参加杭州光复的各地领袖,讨论谁来当第一任都督的人选问题,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童保暄考虑到派系林立,各自为政,勾心斗角;反正他是“为民为国不为名”,在各方面争执面前,就坦然主动让位,把都督之位让给省谘议局人士从上海专程请来的立宪派领导人汤寿潜。

  1907年任急先锋>>

  选募敢死队冲锋陷阵——光复南京

  杭州起义一举成功后,八方响应,随即各府相继易帜,浙江全省大定。

  江浙革命党人决定组织江浙联军攻打南京,于是立即在新军二十一镇中抽编一个混成协,名为浙军援苏支队。其中3000人的浙军是主力,除了张伯岐任团长的先锋团属于被调之列,由仙居山区招募来的会党青年充任敢死队。吕公望、童保暄、叶颂清等人商量,组织支队司令部。童保暄担任参谋处长。

  童保暄以重赏选募192名敢死队员,并与张国威亲自指挥炮兵准确轰击,炮火威力大显,把城墙摧毁了多处,步骑兵就冲锋入城。全体将士前赴后继,奋不顾身,肉搏拼刺,格斗12小时,杀出了威风。终于夺取天堡城,突破清军最后防线,攻克金陵。浙军攻打南京节节胜利。

  12月2日围攻朝阳门,拿下了南京。南京光复,北军军心动摇,革命形势遂见好转。各独立省份都派代表到南京商议,组织临时政府于南京,迎接孙中山到来。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所以说,南京光复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从此,浙江在民国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国人所敬重。

  1916年二次革命>>

  先发制人发动兵谏——倒袁护法

  浙江革命党人朱瑞见袁世凯气焰日渐高涨,就派人去拜倒在袁脚下,甘心为袁作走狗。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复辟帝制。孙中山立即发表《讨袁宣言》,火速通电各省。1916年春,蔡锷在云南发起反袁护国运动,四方响应,浙江人民亦起来反对朱瑞。当时任驻杭第十二旅旅长的童保暄,坚决讨袁护法。他进城见朱瑞,要求独立。朱瑞召集骨干议决,金华林反对,就连同乡一师师长叶颂清也不赞成童保暄的主张。童保暄大声直言:“今日不独立,恐他日无暇独立了。”朱瑞毫不客气地说:“本将军意见,不必独立,也不必不独立,就是中立罢了。”

  没过一天,童保暄已刺探到军署的阴谋,朱瑞要诱使他到抚署,准备捕杀他,将他置于死地。好在叶颂清还看在同乡的面子上,派人暗示童保暄,这才侥幸脱险。童保暄一不做、二不休,先发制人于1916年5月12日抢先发动兵谏,率领二十三团、二十四团的亲军,乘夜间潜入城内,自凤山门和候潮门进占城隍山,炮轰总督府。朱瑞仓惶逃往上海,后又逃到天津,病发而死。

  童保暄又重履风范,推拒屈映光为都督。

  1916年6月袁世凯倒台,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在1917年初,以国务院命令,任命杨善德为浙江督军,取代吕公望这个都督省长。

  1918年4月至1919年5月,在福建与广东之间发生了局部的南北战争。不管是北京北洋政府的指派,还是杨善德的排挤,童保暄作为军人,不得不服从命令,亲自率军出发,6月中旬连战七晚攻克饶平,在闽南取得胜利。

  童保暄任闽浙军副司令。因处境、心情、身体等多方面原因,童保暄在1919年3月下旬检阅时感染风寒,竟生起病来,得不到妥善医治,在5月23日不幸去世。

  童保暄去世后,1923年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下,建造了童公祠。光复会创始人章太炎先生亲自撰写《童师长祠堂记》:“少以干翮闻于军中,初举大义实为干魁,其后拒袁氏帝制,功亦第一”,对童保暄短暂一生,特别对他的品德和度量,作出了最好评价,充分体现了宁海人的硬骨头精神。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