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革命伴侣宋庆龄
辛亥革命网 2014-04-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尽管宋庆龄与孙中山的婚事,遭到家庭的反对,宋庆龄却倔强地回答:“孙先生和他从事的革命事业需要我,我愿意和孙先生生活在一起,做他的助手,我只有和他在一起才能获得快乐。” 宋庆龄冲破家庭的阻拦,在日本,与孙中山签订《结婚誓约书》。
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婚誓约书
一千九百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在日本,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后,孙中山题赠宋庆龄:“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宋庆龄继续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作为爱妻和革命伴侣,宋庆龄陪伴孙中山走完最后艰苦奋斗的10年,并终生为孙中山未尽事业而奋斗。
宋庆龄忠诚的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遗志,投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新三民主义)进行到底。实现“振兴中华”伟业。
宋庆龄故居在青岛海阳路8号 ,时常去住过。“1931年7月23日,宋庆龄母亲倪桂珍病逝于青岛,享年62岁。流寓德国柏林的宋庆龄闻讯后,泣不成声。为母奔丧,从德国立即启程回国”。旋由胡兰畦陪同自德国取道波兰、莫斯科,于8月10日抵达哈尔滨,车停片刻即直达大连,11日晚登上“大连丸”于1931年8月12日到达青岛。悲情的宋庆龄,利用轮船停靠青岛港的短暂时间,专程到母亲倪桂珍生前居住过的湛山一路二号(宋子文故居)凭吊。倪桂珍的遗体早已在7月26日移送上海,别墅内显得空空荡荡。宋庆龄睹物生情,痛哭失声。
宋庆龄(1893~1981)祖籍河南安阳,现籍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 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早年在上海中西女塾求学。清宣统元年(1909年),赴美入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士学位。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民国3年(1914年),任孙中山秘书。4年(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在日本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她与孙中山结婚后,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5年,随孙中山来沪,协助改组国民党。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中山临终遗嘱: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文。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孙中山逝世后,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和国民政府委员。两次当选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之一。宋庆龄坚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与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