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前后扬州“剪辫”风波

辛亥革命网 2012-09-27 00:00 来源:扬州日报 作者:魏怡勤 朱志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正如一些学者所论述的那样,辫发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发式风俗问题,而且是涉及政治变革和社会变迁的大问题。在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后的今天,通

  及至近代,辫发问题又因时代的嬗变而成为历史的焦点。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也必须现代化,剪辫似乎势在必行。因此,在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中都提出了剪辫的主张。维新派将剪辫作为破除旧俗和社会启蒙的一部分。革命党人视剪辫为身体解放的第一步。而清王朝则竭力反对剪辫,剪辫者即为革命党之流。

  扬城出现以剪辫子为标志的革命浪潮

  清朝末年,受进步思潮的影响,扬州城一度出现以剪辫子为标志的革命浪潮。光绪三十四年(1908)腊月末,扬州有一家理发店为招揽青年人到店里理发,就贴出海报说,为了倡导新风,可以替顾客剪辫子。几天后,给官方知道了,江都、甘泉两县衙门为了表示一种姿态,贴出布告,说要缉拿店主,严禁此种行为,违者治罪。结果是一纸空文不了了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使剪辫得以全面开展。1912年1月3日,国民政府制发国民执照,交保安总社转发各分社,劝令商民一律剪发,听者予执照一张,以免入城门时受军警盘诘,一方严令警士干涉,勒令剪去。为此, “士兵携带剪刀,阻拦行人,强行剪发,所剪下之发仍交还本人”。剪辫主要是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而被推行。就扬州城而言,辛亥前后,敢于明目张胆摇着辫子横行街市的人确比以前少了许多。

  据记载,1911年的阴历九月十九日,镇江军政府林述庆派徐宝山来光复扬州,二十日,徐宝山宣布扬州光复。光复后,徐宝山任军政长,李石泉任民政长。李石泉舍不得剪掉辫子,大家也奈何他不得。光复后的七八天,浙江民军经过扬州,军队齐步走过辕门桥大街,见大轿坐着的是扬州民政长李某人,军情大哗,一致要求他下轿剪辫。第二天,扬州教场九如分座茶社门口一个玻璃匣子里,放着李石泉的辫子。此后的数月里,激进的青年们拿着剪刀,在大街上见到有辫子的人就剪。

  《广陵潮》中的扬州“辫子”世象

  李涵秋的《广陵潮》是二十世纪20年代前一段时期通俗社会小说的代表作。它以扬州社会为背景,反映了扬州、南京、武汉、上海等地几十年间社会人生的大变化,辛亥革命、洪宪丑剧、张勋复辟以及白话文运动等,这些清末民初的大事都有所反映,使当时中下层社会的民间风情、闾巷习俗跃然纸上。正如众多名家所评论的,《广陵潮》中的人物都实有所指,特别对清末民初扬州社会上,人们面对辫子的去留所表现出的复杂心境与神态,反映得具体、生动、真实、可信。现选摘几段如下:

  (第7回):云麟大惊,仔细看去,一眼便看见他那位太亲翁田焕,跪在地上,苦苦向那个少年哀告道:“我的革祖宗,革亡人,小老儿这条狗尾巴,长在小老儿头上,除得七八岁时,顶着马桶盖,算到如今,足足有四五十年了。小老儿的性命可以不要,若是翦了小老儿这根狗尾巴,小老儿便是个死。”那个少年睁着圆眼睛,手里拿着一柄飞快新磨的双股剪子,吆喝道:“放你妈的狗屁,这辫子是满奴的标帜,满奴是被我们推翻了,眼儿就要杀到北京里去,同他算二百几十年压制我们黄帝子孙的账。你们这班蠢奴,还苦苦保全这辫子,不是有意同我们军民反对。我们一路上像你这辫子,也不知剪了多少。你今天若是不把这辫子剪掉了,我把你这厮一会儿拿到军政府里砍头示众。看你砍了头,这辫子还保全不保全?”

  (第64回):论他们心里,自然是不肯剪辫子了。又因为外面闹得利害,不剪辫子便有人来干涉你,或是告到地方官那里,就须办罪。可怜他们千万为难,想来想去,还是我们那一位想出一个变通办法。把各人的头发绞开了,剪去一半,留着一半。留的那一半,挽成一个小小鬏髻儿,藏在帽子里,走出去,外人看着好像是剪了辫子似的。只等大清国一朝重复过来,他们老实仍然将那一半辫子垂出来,总被那些光滑滑剪成和尚头的人取巧得许多。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