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站 > 学术研究 > 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时代意义(2)

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时代意义(2)

辛亥革命网 2018-09-17 09:5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吴仪 查看:20603
“大亚洲主义”亦称泛亚洲主义。孙中山先生主张亚洲应复兴王道文化,以亚洲王道文化为基础,联合亚洲各民族,解除基於功利强权之霸道文化之西方国家之压迫,以完成亚洲各民族之独立。

  (二)日本友人

  中山先生领导国民革命,一方面是以日本为基地,同时也受到很多日本友人的帮助。在遗留的函札中,可以看到他和日本友人通信,互相讨论革命消息,日本友人居间帮助很大,如民国前九年(1901年)致平山周函中谓:“近闻日露(俄)之风云甚急,将不免於一战乎?果出於战,公等未知能否运动政府兼图南局,一助吾人之事也”。

  民国前五年(1905年)致函萱野长知谓:“弟念兄雄武过人,谨以东军顾问之任相托,望襄助都督,以建伟业,並恳延揽同志,以资臂助。”

  (三)相互提携

  至於对於日本的外交关係,主张相互提携的理由,至少可以分三方面说明,其一是两国地临紧邻,利害关係密切;其二两国是同文同种的民族,有兄弟之情谊;其三两国都曾受列强侵侮,日本如果有同情心,推己及人,必愿意帮助中国民族复兴。

  民国二年2月,中山先生曾在日本东亚同文会演讲:“亚细亚之东,中国之近邻,有日本之强国,此强国为中国同文同种之友国……要之,亚细亚者,为亚细亚人之亚细亚也。中日两国人民,互为亲邻……亚细亚之和平,亚细亚人应有保持之义务,然中国现在则欠乎维持之实力,故日本之责任,非常重大。”

  又说:“亚细亚为吾人之一家,日本与中国则一家之兄弟也。假使此双生之兄弟,有阋墙之事,则亚细亚之一家,绝不能保持其平和。日本为亚细亚之最强之国,中国为东方之最大之国,使此两国能互为提携,则不独东洋之和平,即世界之和平,亦容易维持,盖无可疑者也。”

  中山先生於民国二年在东京对留学生演讲说明:“日本与中国唇齿之邦,同种同文,对於亚东大局维持之计划,必能辅助进行。”又说:“日本与中国利害相关。欲保全日本利益,不得不保全东亚利益。大凡立国,必须与利害相关之国,携手进行,方能进步。利害不相关之国,纵彼欲与我相亲,我是不可与之亲近的。”

  民国六年,中山先生致函日本寺内正毅谓:“文窃以东亚之和平,与中日将来之发展,必待两国人持正之提携……贵国能彻底援助支持正义之一方,使其革新,遂行无阻,自足收永远和平之效,而民亦感激了解贵国之诚意,亲善之实自举。”

  在“中国存亡问题”一文中,说明对於中国是否参战问题时,说“不知中日关係密切,决非同文同种云云说明之而足,国际上之真结合,必在乎共通之利害。中国惟与日本同利同害,故日本不能不代计中国之利害,而进其忠言。”

  民国十三年,中山先生发表忠告日本国民宣言,说:“中国与日本壤地密接,历史上精神物质之关係至深且切,论其情谊,俨如兄弟。”

  所以,“中国存亡问题”一文中说:“而日本以同种同文之故,其能助我开发之力尤多,必使两国能相调和,中国始蒙其福,两国亦赖其安,即世界文化亦将因以大昌,故中国於日本,以种族论为兄弟之国。”

  所以,中山先生提倡大亚洲主义,而说“夫中国与日本以亚洲主义,开发太平洋之西之富源,而美国亦以其门罗主义,统和太平洋以东之势力,各遂其生长,百岁无冲突之虞,而将来更可以此三国之势力,销兵解仇,谋世界永久之和平,不特中国蒙其福也。”

  中山先生所主张之“大亚洲主义”思想开始很早。民国二年2月在日本东亚同文会演讲中,说明“亚细亚者,为亚细亚人之亚细亚也。”又说:“亚细亚为吾人之一家,日本与中国则一家之兄弟也。”已见“大亚洲主义”之端倪。

  民国二年,中山先生曾在戴季陶氏陪侍下,访见日本桂太郎首相,中山语桂太郎谓:“就大亚细亚主义之精神言,实以真正平等友善为原则”。

  民国十三年11月28日,中山先生在日本神户对商业会议所等五团体演讲,提出“大亚洲主义”详细阐述,是中山先生晚年对於“大亚洲主义”的思想结晶之总说明。

  “大亚洲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以文化为结合分解点,所以说:“我们现在讲大亚洲主义,研究到这个地步,究竟是什么问题呢?简而言之,就是文化问题,就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较和冲突问题。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要造成我们的大亚洲主义,应该用什么做基础呢?就应该用我固有的文化做基础,要讲道德,说仁义!仁义道德就是我们大亚洲主义的好基础。”

  “我们要讲大亚洲主义,恢复亚洲民族的地位,只用仁义道德做基础,联合各部的民族,亚洲全部的民族,便很有势力。”

  “不过对於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讲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与虎谋皮,一定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如果亚洲民族全联合起来,用这样固有的武力,去与欧洲人讲武力,一定是有胜无败的。”

  所以实行大亚洲主义,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恢复亚洲民族的地位;“就是为亚洲受痛苦的民族,要怎样才可以抵抗欧洲强盛民族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为被压迫的民族来打不平的问题……我们讲大亚洲主义,以王道为基础,是为打不平。”

  实行大亚洲主义的手段,就是实行王道文化,但是对於顽恶不敏的欧洲霸道文化培育出来的列强帝国主义,则以亚洲民族全部联合起来,使用武力。所以说“美国学者对於一切民族解放的运动,视为文化的反叛,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打不平的文化,是反叛霸道的文化,是求一切民众和平等解放的文化!”

  大亚洲主义对於日本的期盼是日本在亚洲国家之中,学习欧洲的武功文化最称完全,日本在当时是亚洲东方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希望日本与中国携手合作,来担当亚洲的和平。所以中山先生在演讲“大亚洲主义”时,终结时,提出:“你们日本民族既得到了欧美的霸道的文化,又有亚洲王道文化的本质,从今以后对於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鹰犬,或是做东方王道的乾城,就在你们日本国民去详审慎择!”

  中山先生对日本的期望是:“余希望日本力图中国之保育,而与中国相提携也。”“日本为亚细亚最强之国,中国为东方最大之国,使此两国,能互为提携,则不独东洋之和平,即世界之和平,亦容易维持,盖无可疑者也。”

  开国先贤胡汉民氏曾记述日本松井大将之谈话:“中日两国,必须本孙中山先生之遗教,体行大亚细亚主义,以维係远东之和平,谋中日两国之共存共荣,倘中日两国不能协力於此,至使中国不得已而与苏俄及其他国家相携手,实将为日本之过。”

  胡汉民氏评述:“孙中山先生之大亚洲主义,含义至为明显,约而言之,为东方的王道主义的,非西方的霸道主义的,为济弱扶贫主义的,非巧取豪夺的,为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的,非帝国主义的独占主义的;故与近时日人所艳称之所谓亚洲门罗主义,亦大异其趣。”

  五、结论

  中山先生的大亚洲主义致力於改变亚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平等的国际关係,呼吁以中、日合作为基础,並联合亚洲其他民族,建立平等自由、互助互利、共谋兴亚的亚洲区域主义。日本的亚洲门罗主义则是企图在东亚建立日本帝国的霸权政策。两者目的、主张、与原则並不相同。

  大亚洲主义是中山先生民族主义思想体係中的一部分。换言之,民族主义、大亚洲主义、与世界大同的主张,构成一个体係建构。此一体係与当今世界同时存有国家、区域组织、与联合国等三层次的结构,能够相互融合互动共存的。因此,大亚洲主义具有发展国际区域主义的时代性与实用性的价值。中山先生终其一生,未能亲聆日本对於大亚洲主义的善意反应,亦未亲睹中国的统一富强,如中山先生於民国十三年11月24日在日本神户对记者谈话:“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是受害!”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