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英雄朱履先之女;每逢抉择,父亲必以国运(2)

辛亥革命网 2011-06-15 00:0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田波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朱履先是留日士官生,是辛亥革命英雄,是抗日战争功臣,在他的女儿朱宝洁眼中,父亲是一个淡泊名利之人,一生爱国救民,即使解甲归田,

  朱宝洁说,父亲出身于大户人家,祖父母都乐善好施。父亲从小就被送往离家二十多公里的私塾读书,学习勤奋、悟性很强,读到一些志士仁人的名篇警句,常会为他们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而感动。黄桥镇上有座忠义祠,里面供奉着四位抗击倭寇而牺牲的民族英雄,父亲也常到那里瞻仰。

  清末外侵内乱、民不聊生,在黄桥的街头巷尾也常常会见到一些衣衫褴褛的贫苦百姓,这些悲惨情景触动了朱履先。他觉得光自己有钱没用,国家没有前途,他要从军学武,军事救国。于是在1902年他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的资格,1908年以优异成绩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科毕业。

  而父亲朱履先后来怎么起义,怎么率先冲开中华门光复南京,怎么被孙中山委任为陆军中将师长,怎么担任阅兵式总指挥……直到辞官返乡隐居,这一大段故事都是朱宝洁陆陆续续听别人传说,看他人写的追忆文章后才得知的。

  朱履先在日本期间,深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他回国后,受慈禧召见,被授为“洋举人”,担任新军第九镇第十七协第三十四标二营管带,驻扎南京。当时清军内部反清的革命思潮高涨,朱履先与赵声、柏文蔚等革命党人联系密切。武昌起义后,同盟会上海总会和武昌政府不断派人来鼓动九镇统制徐绍桢起义。朱履先也以“武昌事发、风樯阵马、顺昌逆亡”力劝徐绍桢。1911年11月8日,徐绍桢在秣陵关起义,朱履先被任命为前敌指挥官,率部进攻清军雨花台炮台,几次冲锋均告失败,最后不得不撤到镇江。起义失败后,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江浙联军。经过厉兵秣马,11月22日,徐绍桢再率江浙联军攻打南京,兵分四路,朱履先仍为三十四标前敌指挥官。他率部勇猛冲杀,一举夺下秣陵关,接着攻占了雨花台炮台,首先冲开了中华门,第一个登上了中华门城楼。孙中山后来高度评价南京战役,说“革命大局,因此一振”。

  光复南京后,朱履先经黄兴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孙中山委任他为陆军第二师中将师长兼南京城防司令,并亲授二等文虎勋章一枚。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并举行阅兵式。这场阅兵式的总指挥就是年仅28岁的朱履先。朱宝洁多次听到这样的描述:身高一米八几的朱履先身着将军服,骑一匹高头大马,在阅兵式上英气逼人。

  朱宝洁说,父亲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和得失。南京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因财政困难大举裁军,父亲率先响应,裁去陆军二师,还将5万元裁军费全部捐献给了临时政府。离开军队后,朱履先出任南京讲武堂堂长。后来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朱履先先后拒绝了袁世凯、孙传芳的任命。“不与贼子为伍!”——这是他做人的准则。又先后从阎锡山、冯国璋处辞官不做,因看不到他们有任何救国之举。后来应陈调元之请,又先后任蒙城、寿县等地县长,不久他再次失望而归。蒋介石得知他赋闲南京,遂聘请他到国民党军政部任职。“九一八”事变后,朱履先对蒋介石彻底失望了,愤然辞职回到了黄桥老家。

  解甲归田,心怀国运

  那是1932年,朱宝洁已经5岁。她回忆,父亲是带着满腔愤恨、对国家命运的担心回来的。虽隐居乡里,但仍刚正不阿,坚持为民办事,匡扶正义。他对人很好,尤其同情穷人,朱宝洁的小学老师家境不好,父亲就总是请老师来家里吃饭。有时碰上灾年收成不好,他不仅不收佃户的粮食,还常常开仓济贫。可对社会上的流氓阿飞,他又很“凶狠”,有一次碰到一个地痞强抢街坊的东西,他挥舞棍子把地痞的腿都打断了。父亲在当地有很高的声望,因他曾被誉为“江苏三杰”之一,家乡人就都尊称他为“三大人”。

  在朱宝洁的记忆中,父亲虽解甲归田,但仍每天早起习武练拳,或舞剑,或耍棍,或打拳,不论寒暑从不间断。父亲的文化修养很高,家里藏有很多字画、诗书,像四书五经、《二十四史》……有一年黄桥修关岳庙,要在殿中两旁的柱子上题写对联,上联写关公,很快就拟好了,下联要写岳飞,大家一时没想好,父亲就脱口吟道:“君高宗臣秦桧,致将军莫展一筹。”新四军进驻黄桥时,陈毅拜访父亲,他们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也谈自己的经历和诗篇,从《梅岭三章》到卫岗战斗的“脱手斩得小楼兰”。父亲说陈老总,“你这个人是不会死的,你‘犹领貔貅兵十万,手提宝剑斩阎罗,阎罗怎敢让你入境?’”惹得满座大笑。

  在朱宝洁的眼中,父亲很有生活情趣。他喜欢下棋,性格豪爽又热情好客,经常请人到家里对弈,每每棋局罢了,就真心实意招待棋友。他在家里前前后后都种满了花,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满院子花香飘溢。这些花都是他自个儿打理的,兰花每年要分盆,五十多岁的人蹲在地上一干就是半天,有时站起来腰都直不起,但他仍坚持要自己弄。

  父亲有两次情绪失常让朱宝洁触动很深。一次是“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年,武汉沦陷的消息传到黄桥,很少落泪的父亲把自己关在屋里大哭了一场。还有一次是黄桥解放后,一直在外打游击的父亲回到家,他打开离家前封藏字画的地窖,看到里边的字画全都霉掉了,那么刚强的一个人竟一下子昏厥过去了。

  1940年初,汪精卫建立伪政府,先后三次派人来请朱履先出山,都被他严词拒绝了。他怒斥:“汪精卫当汉奸,还想叫我去当汉奸?回去告诉他,休想!”为了躲避汪精卫的纠缠,朱履先离开黄桥去上海,化名刘金麟,住在永安公司四楼。就是这期间,他通过朋友开始接触到一些共产党人。

  朱宝洁说,父亲一个多月后再回来,脸上的彷徨失望不见了。之后上海也陆续有人来她家,他们带来了不少“禁书”,有《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父亲也把这些书拿给她和家人看,当时她就读了《西行漫记》。

  特别党员的特别贡献

  不久,陈毅率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东进黄桥。朱宝洁至今还记得,父亲看到新四军贴的标语“团结抗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时高兴的神情。父亲和陈毅一见如故,他们常常是边下棋边议事。第一次下棋,父亲按棋家的规矩,请陈毅先出子。陈毅就先出了个“兵三进一”。父亲说,这招棋叫做“仙人指路”,一是对主人的尊敬,二是看看对手的棋路。粟裕、陈丕显、管文蔚、朱克靖等人也常来看望父亲,还常给当时还是学生的她带些糖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