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昌外孙讲述催生民国的上海惜阴堂(3)

辛亥革命网 2011-03-18 00:0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顾维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93岁的杨小佛是赵凤昌外孙。聊起辛亥记忆时,杨小佛聊得最多的不是他的父亲杨杏佛,却是他外祖父的惜阴堂与民国之间的关系。 ,赵凤昌外孙

杨杏佛之子杨小佛在上海中山南二路的家中接受早报记者采访

  赵凤昌原属立宪派,何以同情革命,台湾历史学者张朋园在其《革命与立宪》一文分析说,立宪运动是和平的改革运动,但它的发展,又具有革命的特性,因为立宪派人持论与政府相对立,于不知不觉的演变中倾向同情革命,有利革命。赵凤昌尝说:“清室以立宪诳国民,国民亦以立宪诳清室,所求在此,所得在彼。”(赵凤昌《“惜阴堂笔记”》)。结果立宪运动为之变质。立宪派最后卷入了革命。由于失望于清廷,他们放弃了拥护帝制的初衷。此一改变,关系着革命爆发的时间点,因为政治的稳定与否,常视上层社会的心理状态而定。这也是武昌起义后,由于他们心理上的变异,大多站在革命一边。

  也正是这样的背景下,赵凤昌很快邀约“立宪派”中的名流张謇、庄蕴宽等,到“惜阴堂”商议,试图力促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和谈。彼时全国陆续已有湖北、湖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贵州、江苏、浙江等11个省份先后宣布独立。满汉之间的斗争逐渐转变为南方与北方汉人之间的斗争,南方的主力是张之洞创建的湖北新军,北方的主力是袁世凯的北洋系,袁世凯亦接受其幕僚常州人洪述祖的建议,开始实行“以南压北,以北压南”,既谈讲和,也兼用兵,以剿促抚,软硬兼施之计。一来可用南军名义逼清朝退位,二来可为其争总统大位做好威权铺垫。当南北会谈转移至上海时,南北双方不约而同,以“惜阴堂”为消息中转汇集中心。

位于南阳路10号(今南阳路154号,已不存)的“惜阴堂”

  对于各方选择“惜阴堂”的原因,杨小佛认为,这不能不说是张之洞与赵凤昌的影响:湖北方面,新军是武昌起义的主体力量,其领袖与赵凤昌关系密切,而北方,袁世凯等人也与赵凤昌等人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赵凤昌的妻弟洪述祖在袁世凯政府中也是高级幕僚,赵凤昌的老友张謇与袁世凯关系更非同一般。近代史专家冯天瑜则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惜阴堂”参议者便代表了“东南财赋”,这是“惜阴堂”意见举足轻重,无论孙、黄还是袁世凯,乃至外国人必予重视的原因之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