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刘公孙女刘重喜:祖父自费闹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0-12-24 00:00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吴睿 查看:
他出身巨富大户,却叛逆家庭反清排满,多次慷慨解囊以资革命运动和军费。他是共进会和文学社联合推举的总理,起义成功却拒任都督。十八星旗是他带回国内亲自布置制作,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是他主持制定。
他就是共进会会长刘公,首义成功后党人赞他“功成不居”,逝世后国家明令褒扬他“武昌起义得力尤多”,至今后人仍在流传他“自费革命”……
巨富公子解囊闹革命
刘公原名耀瑸,1881年出生于襄阳县东津镇大旺洲一个大户人家,其父刘子敬是前清武举,是当时襄阳三大巨富之一,人称“刘百万”。
刘公的孙辈刘少建和刘重喜兄妹自小听长辈描述,刘耀瑸幼年先接受旧式教育,后转至新式学堂,受到了良好新式教育。刘子敬希望儿子考科举做官,然而青年刘耀瑸目睹清廷内政日非、外患日迫,便“慨然起革命之思,立振兴华夏之志”。
1902年,刘耀瑸被舅舅陶际堂输送到日本东京,先在东亚同文书院补习日文,后在东斌学堂学习军事,改名刘公,宣传民族革命。刘公对革命先驱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十分推崇,自费将这些革命宣传物翻印数万册运输送到国内以警醒国人。
后来留日学生田桐等人创办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以及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办,均由刘公捐助巨资得以出版。
大学生出任共进会会长
刘公1905年在东京结识孙中山,率先加入同盟会。1906年萍浏醴起义时,他回鄂响应,因机密泄露回乡潜伏三个月,然后又返回汉口以图再举,事不成只好再赴日本,转入东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1907年3月,日本政府受清廷压力,孙中山被迫离开日本。“这时同盟会的事没有人管,孙中山在海外到处筹款,而国内长江流域的革命形势很好,8月份祖父和四川的张伯祥、湖南的焦达峰等人成立了共进会。”刘重喜说,共进会是同盟会的执行组织,以同盟会的纲领为纲领,但将“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革命方式也与同盟会稍异,目标是在长江流域开展武装斗争。
共进会的会员大多是同盟会会员,首任会长张伯祥,下设内政、军务、外交等9个部长,并设立湖北、四川等省都督,预备革命成功后接管政府,明治大学的学生刘公是当时预定的湖北都督,随后继邓文翚任第三任会长。
首义前贡献500多斤银元
刘公等革命党人于1910年秋携带十八星旗、革命文告回国。由于奔走革命,刘公积劳成痨病,加上身上无钱,只好返回襄阳疗养筹钱,并在鄂北、豫南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但凡革命活动用钱时,他总慷慨解囊。
“孙中山是到处筹款,刘公是自费革命。”刘重喜介绍,刘家至今流传着刘公在家“骗钱闹革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