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护民大将军——回忆盖世之杰吴禄贞(4)
辛亥革命网 2011-03-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厚婉 易绍连 查看:
1910年冬天,祖父吴禄贞从法、德阅操回国,任命为第六镇统制。他将军队全面整顿,革除各种弊端,严格管理,加强训练,使军容焕然一新。
1911年8月19日,民军起义于武昌爆发,祖父立即响应,谎称请求率部前往平乱,陆军大臣荫昌疑他有二心,未获批准。九月初,张绍曾和蓝天蔚二人请求君主立宪,清政府因吴禄贞与张、蓝在日本是同学,就委派吴到达滦州,说服张绍曾和蓝天蔚,放弃君主立宪。这正中吴禄贞的下怀,劝他们放弃君主立宪,投入民主革命。一同挥师北上,直捣满清王朝。三人都是故交,一拍即合。遂集合兵士,宣传民主革命,革命成功以后,所享权利,国内各民族一侓平等。汉族官兵、旗籍兵士,一致拥护。祖父见将士一心,即刻电禀朝廷,说:军心一致拥护朝廷,并无异谋,藉以松懈其戒备。同时却暗地里商讨军事行动计划,以滦军张紹曾部为第一军,奉天(今沈阳)蓝天蔚为第二军,汇集丰台;密约北京民军首领姚荐楠,同时进军丰台,直捣北京。此时,清廷调吴禄贞前往镇压山西的新军起义,祖父拒绝攻打山西,回到石家庄。上书清廷弹核荫昌等督师无状,同时扣留清政府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火粮食供应等。清王朝观其有变,就任命他为山西巡抚,以高官厚禄笼络,祖父不为所动。同时,复出山西,组织燕晋联军,任都督兼起义总司令,阎锡山为副总司令。会议诀定阎锡山派兵把守黄河铁桥,阻止袁世凯北返,其余部队。兵分三路,夹击北京,推翻满清政府。可惜在此紧要关头,祖父一心革命不顾个人安危,疏于防卫,不幸在11月7日,被袁世凯派人收买祖父的卫队长马蕙田,将其暗杀于石家庄临时司令部内,首级被马贼取去领赏。祖父被害时年仅31岁。
吴禄贞之死,给民主革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张元济先生在《吴禄贞遗诗》的序中说道:“绶卿不死,京、津大局,必早底定……”。辛亥革命老人孔庚也写道:“吴禄贞……,热心爱国。假使他这次(燕晋联军)的事能成功,袁世凯当时决不能存在;北洋派也不至祸国;民国成立,必另有一番气象”。
吴禄贞的参谋何遂,闻听枪声,心知有变,急忙赶到司令部,只见无头的吴禄贞倒在血泊中,何遂抚尸痛哭,悲奋欲绝,遂拔剑自刎。隨即醒悟,自言自语道,我不能死,我死之后,何人报此大仇。遂与晋军一道,收拾吴禄贞遗体和银两、粮食、军用器材等物资,运回山西,阎钖山亲自迎接抚慰。並且对何遂说:“燕晋联军尚在,我为总司令,你就屈居副总司令。”並与何遂一道,悬赏寻找禄贞首级,终无结果,只得用檀木制作首级,装殓成礼安葬。噩耗传出,海内人士,深表痛惜。延边各族人民,倞闻噩耗,痛哭流涕。人们在延边北山学堂设立灵堂,披麻戴孝,哀声遍野,数千人涌向北山灵堂,参加追悼大会。上百条挽联,记载着吴禄贞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延边人民对他的深切思念和敬仰。例如有-首挽联写道.“延珲赖公以存,凶闻相传,半壁山河齐下泪;英杰为国而死,招魂痛哭,百灵风雨尽添愁”!直接道出:“沒有吴禄贞就沒有延边”。延吉是他和日本侵略者顽强斗争的胜利成果,使延边至今还在祖国的版图上,岿然不动。延吉各族各界人士,在延边建立“吴都护禄贞去思碑”,以缅怀他在延边建立的丰功伟绩。
1912年3月14日,黄兴等在上海张园举行吴禄贞大将军的追悼大会。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特地抽出时间亲自撰写悼词,并派秘书长程明超代替他参加追悼仪式。悼词《祭吴禄贞文》摘录一些如下:
“荆山椘水磅礡精英代有伟人振我汉声
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囯
昔在东海谈笑相逢倡义江淮建牙大通
滦州大计石庄联军将犁虏廷建不世勋
邦基始建公目未瞑敬奠椒桂以酹忠魂”
这是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吴禄贞的一生恰如其分极其中肯的认定。
同时颁发《大总统抚恤吴、张、周三烈士令》:“……凡此起义诸将士兵卒,或遇害于行伍或遭凶于暗昧,均按其等级髙下,呈请赐予一时恤金及族恤金,以酬忠烈,以利将来。查吴禄贞应按大将军例,赐一时恤金一千五百元,遗族每年恤金八百元……”